【本報台北訊】雖然尼莎颱風遠離台灣,但登陸路徑預測卻從台東,再往北修到花蓮,最後竟是宜蘭蘇澳登陸,民眾不解「氣象局預報誤差怎麼這麼大?」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陳怡良強調,氣象本來就是變化多端,再強的颱風碰上台灣複雜的地形路徑都會變動,這次尼莎路徑是受地形與高壓減弱影響,才偏北登陸。
「台灣地形特殊,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很多,不管是多強的颱風,遇到高山都會有擺動情形,路徑也變得不規則。」陳怡良指出,尼莎這次從形成到登陸地點一直修改,各國看法不一,「美國原是預報路徑從台灣北部海面通過,也不是從宜蘭登陸」。
陳怡良強調,颱風本來就是要持續觀測,現在科技發達,台灣又離尼莎颱風近,擁有比其他國家更多觀測資料,已做到最好,「但氣象每分每秒都在變動」,預報人員從海上颱風警報就每三小時更新,陸上颱風警報後就每小時更新颱風資訊,帶給民眾最新的颱風訊息。
昨天上午十時後各地陽光露臉,雨勢趨緩,到底該不該放颱風假,再度引發討論。對此,陳怡良坦言,氣象局每天會發布八次風雨預報給各縣市防災參考,但是放假的決定權仍在各縣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