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夕,護士們都高高興興地上班,把溫馨帶到每一個病房。
有位護士在做完她的例行工作後,問我,可曾留意到,她今天化過的淡妝?
我表示:最高段的化妝,就是化過了妝,達到預期效果,而讓人看不出是化過妝。不過麗質天生,面相隨著心思轉,有善心就有善面,有菩薩心腸,就會有菩薩般的慈眉善目瑞相。
我曾經說過,在病人心目中,護士就像救苦救難的菩薩,甚至也把語句簡化為:「護士就是菩薩。」
她說她的男朋友說,如果護士都當菩薩,就不能交男朋友了,因此她表示:不要當菩薩,當小仙女如何?
我回答她:當在家菩薩不是要她出家,作小仙女更不能交男朋友。
從前有個名叫織女的小仙女,交了一個名叫牛郎的男朋友,並組成小家庭,還生育了一男一女,結果紙包不住火,被天庭發覺,強把織女押回幽禁,留下在人間的牛郎及子女,望穿秋水。
天庭還算仁慈,允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隔河相會,喜鵲非常同情他們,結合同伴搭橋,供他們團聚。
佛門常稱小朋友為「小菩薩」,對年長者稱「老菩薩」,一般集會或旅遊,主持人及領隊,也常稱「各位菩薩」,這不是濫用名器。菩薩最初級的是「發心菩薩」,發什麼心?到哪裡發?
應該發菩提心,到佛菩薩聖相前當然好,假若沒這樣的環境也無所謂,佛教一向重視實質,只要是真誠一片,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發心,佛菩薩無所不在。
菩提心的解釋很多,但具體來說,不外:「上承佛道,下化眾生。」佛道是既可瞭解宇宙人生真象,又可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教育,原則上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時時處處要為大眾想,只有大家能過好日子,自己才會沾到光。要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
至於眾生如何化?應從相信三世因果著手,基本上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斷惡修善,破迷開悟,然後轉凡成聖,佛門稱聖,就是成佛。
由「發心菩薩」到成佛,有三十多個位階,需生生世世修,套用經上的話,要「三大阿僧祇劫」。有許多位大菩薩已經成佛,但倒駕慈航,又回來作菩薩,像地藏菩薩索性宣示:「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佛與菩薩有什麼不一樣,佛外出講道說法,均需專人去啟請,菩薩則是聞聲救苦,不請自來。
一般人在發心後,都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諸善神的保護,如果想跟佛菩薩溝通,只要心誠,就有感應。
看來發心做菩薩,要比憑幻覺當仙女充實得多。
有人說,何必為年輕人的調侃之言認真,不過我的態度很虔誠,想在他們的福田裡,撒播佛種。
(陳宛麟、劉學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