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說:人是理性的動物。這樣的定義的確說出人的某些特質,但是並未周延地說明人類生命的複雜與豐富。如禪家所言,人果真無法一口吞盡西江水,一篇短文又怎能述盡人生的百轉千迴。此時,且讓我們輕鬆一下,先從人的想像力說起。
莊子書中的〈養生主〉有這樣一段話: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告訴我們,人生有二種可能,就人類的現實生命而言,無論是生命或感覺,其實都十分有限。即使是食前方丈,亦不過滿腹而已。這一點,人和動物還真是難以區隔。此謂生也有涯。另一方面,人又不小心窺見了智慧之光,人擁一種自覺、自省、自我創造的能力。一隻狗真是愉快極了,牠就安於當一隻狗,不會對自身的認同有所懷疑。然而對一個人而言,這裡的負擔可是不輕。聖賢要我們日新又新,止於至善;師長們也以鴻鵠之志相期許;尤其是自己更是不放過自己,而要求自己更具價值與意義。人正是在這點上超越了動物,而具有生命的特色。然而,此中的問題也才開始。
原來,人的超越性與自覺性是超現實性的動力,推動著我們的創造。但是,人也可能因此而被種種超現實的內容所吸引,而遺忘了當下的真實。例如,人的生命雖有限,但是卻要求無限的財富,嚮往無盡的享受。此時,人便被自己的想像力所囚禁,而活在一種虛擬的想像世界中。即使我們衣食無憂,卻也不免為往後打算,甚至因此而遠離了當下生活的可愛與精采。試問:人真的需要這麼多嗎?這些需要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那些因為需求而造成的痛苦與快樂,又是真的還是假的?
人不可能只是動物,這是宿命。但是,人也不必為想像而犧牲眼前的美好。擁有億萬財富與擁有健康愉快的生活,到底何者值得呢?想像是快樂的,想像是痛苦的,想像是無可逃的宿命,而生命的智慧,正從安頓想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