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之間 回 報

文/林思妙 |2017.07.24
1274觀看次
字級

文/林思妙

現代人壓力大,就診身心科的人比比皆是。我也趕上流行,並煎熬多年。

有些病友很忌諱他人眼光,但人吃五穀雜糧,身體其他器官會生病,難道大腦不能感冒嗎?雖然我在谷底時,也曾仰天長嘯:「為什麼是我?」

日前親戚的心病了,甚至嚴重到住院。我千里迢迢到北部看他,看著身形消瘦、神情憔悴的他,彷彿昔日的我。於是自我表露,並傾囊相授與病相處的種種經驗,還運用「同理心」與「傾聽」支持他,試圖走入他的心。抽絲剝繭後,似乎找到原因之一,原來是因為老婆的辱罵,產生了心結!

下周再探視,果真進步神速,不久即出院。沾沾自喜的我,以為終於找到老天讓我生病的意義與價值—幫助別人。我願意!一時感到快樂破表,昔日苦難煙消雲散。

然而最後結果是:多月後再見,他們冷漠以對,沒有一個謝字;且別的親戚拿到致謝禮,唯獨我沒有。雖想到師父的開示,布施(除了錢之外,解人之憂也是)要三輪體空,沒有布施者、物品、被布施人,就是順著當下因緣做這件事。但是談何容易!

事後,我心翻騰許久,從覺得立功一件,到期望被感謝,到完全被冷落;心情先是過河拆橋的憤怒,再來是大失落,甚至是「好心被雷親」的打擊傷害,最後只好帶著遺憾的淡然處之。

學到的智慧是:布施不求回報才會快樂,否則做不長久;但別人若有恩於我,必及時表達。當然,我也以此為例告訴小孩,希望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帶著善心與感恩心而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