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采涵
前一陣子,在迪喬治症關懷協會理監事會議上,一位理事詢問我對於讓孩子服用「利他能」、「專思達」與「思銳」的看法,這些都是治療過動症孩子或注意力不集中的藥物;而罹患迪喬治症的孩童,幾乎八成以上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的問題。
以往,對於兒子的服藥,我採取配合學校的方式。班導師希望他服藥,以便維持上課秩序,我不希望兒子被貼上標籤,只好按時帶他就診。然而協會理事一席話,讓我瞬間驚醒,上網蒐尋「利他能」相關資料,赫然發現……
當新北市衛生局和教育局忙著教育老師、家長過動是種病,並為三萬六千名小二學生做過動篩檢,還祭出第一次門診免費的福利政策時,聯合國正對全世界發出嚴正警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全球被過度診斷和過度處方,同時不該將兒童貼上此標籤,因為這樣的診斷沒有醫學根據。
台灣在過動症的處理上,和國際嚴重脫節!我們沒有把歐美失敗的前例當成前車之鑑,反而在台灣大肆鼓吹。
根據公民人權協會執行長蘇熙文醫師的說法,家長從醫院拿到的藥包上,副作用常只印出:食欲不振、失眠、頭痛、胃痛。這些副作用看起來並不嚴重,而且開藥的精神科醫生可能還會加上一句:吃一陣子後,這些反應就會減少或不見了。真的是這樣嗎?
從他的觀點來看,這些醫生做了選擇性的陳述,已構成法律上的告知瑕疵,剝奪了家長的知情同意權。以上三種藥物,在醫院或診所的藥局內,是以紙盒包裝,附有一份上千字的說明單;然而到了領藥人的手裡,卻變成散裝,說明也只剩藥袋上的兩行字。
利他能和專思達的說明單是這樣寫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第三級管制藥品,化學結構與安非他命相似。什麼是管制藥品?是具成癮性和會影響精神狀況的藥品。什麼是安非他命?是二級毒品。在利他能的副作用列表中,「常見」的反應有:心跳過快、心悸、心律不整、血壓與心跳改變。請問開藥給小寶貝的醫生們,有提到以上資訊嗎?說明單上甚至用加粗字體、紅色框線標示出警告,這種藥只要一般劑量,就曾經造成心臟結構異常的青少年及兒童猝死。
絕大多數的迪喬兒都有「心臟結構異常」的問題,所以我反對讓迪喬治症的孩子服用「利他能」等藥品。所幸,目前中醫在治療過動症上,已有顯著療效,而無論是針灸或服藥,為讓孩子們免於猝死的危險,所有父母都應有知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