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石綿被確認為第一類致癌物質,但台灣環境普遍有石綿,石綿製品若破損,粉塵暴露可能致病。專家表示,近年已發現罹石綿相關癌症者變多,工人、居民都可能受害,政府應重視。
石綿是纖維狀的天然礦石,具防火、隔熱等特質,且用途廣、價格便宜,過去普遍應用在各類產品和建材。
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雅文昨表示,台灣環境仍有很多老舊建築有石綿,在拆房子時,石綿粉塵就會大量飄散,但工人、附近居民不知,全然沒有防護措施;且廢棄的石綿產品可能被亂丟,影響健康。
石綿暴露到疾病發生的潛伏期長達數十年,鄭雅文說,近年來已經發現石綿相關疾病快速增加,尤其間皮細胞瘤。日本早已全面禁用石綿,但是光在二○一五年,就有一千五百人因間皮瘤死亡。根據推估,台灣間皮細胞瘤發生率可能在二○二○年到二○三○年左右達到高峰。
台灣雖已禁止建材使用石綿,但仍有部分產品可使用,鄭雅文說,日本跟歐美等先進國家已經對石綿疾病危害提出因應之道,包含統計、登記環境中還有多少建築物含石綿。國外在拆除時,甚至穿著類似太空裝的隔絕設備,反觀台灣,任工人暴露在危險中,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