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專題之六 越南摩托車大軍 推動經濟向前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2017.07.19
1330觀看次
字級

東南亞國家中,台商最多的地方應該要屬越南。最主要原因是越南和中國大陸的淵源較深。

我在一九九八年首度到越北的河內市,朋友派祕書來接機,她華語說得字正腔圓,是河內大學中文系畢業生。

從機場到河內市區路上,景致跟台灣鄉間幾乎一個模樣,田間工作的人,也都戴著很像台灣人習慣戴的斗笠,讓人有相當親切感。

後來在河內東逛西逛,發現越南還真的很中國,古廟裡全是正統的漢字,河內著名的文廟裡展示了許多石碑,上面刻的都是咬文嚼字的中國古文。

直到現在,越南高中畢業證書雖然是用越南文,可是頭銜卻稱作「秀才文憑」,至於大學文憑?那還用問,「舉人文憑」是也。

所以當中國大陸經濟開始起飛,生產業者的營運成本開始變高之後,許多必須靠勞力密集、低工資才能維持利潤的台商工廠,就選擇轉進勞工相對低廉,文化最接近華人的越南。

那次越南行,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點,就是滿街摩托車,一眼望過去,就只有密密麻麻可以形容。我當時就對朋友說,越南的經濟一定發展得起來。因為就像台灣當年經濟起飛時一樣,除了國家的正確政策之外,還需要全體國民共同努力,而摩托車,就是讓全民「動起來」的最佳工具。

後來我去了越南無數次,眼見越南的經濟果然發展愈來愈快,摩托車也愈來愈多,除了晚間十一時以後到早晨八時之間這個時段,無論是胡志明市或是河內市,整天都是「隆隆隆隆」的摩托車聲,成千上萬的摩托騎士,從早到晚在擁擠的道路上熙來攘往。這個國家怎麼會不充滿活力、衝勁?

越南的摩托車多,結果也形成了獨特的摩托車文化。譬如,在越南別看到對方騎摩托車就覺得他「沒什麼」。我在越南認識的好幾位台商「陳董」、「黃董」、「周董」……,平常都是以摩托車代步。

有次在河內請一位在下龍灣開設餐廳的老闆娘舊識吃飯,她婀娜多姿盛裝而來,餐畢送她出餐廳,才發現她是騎摩托車來的,坐上車時,還需優雅地將長裙下襬挽起。

摩托車究竟與越南的經濟有什麼關係呢?就舉個例子吧。越北的芒街和對面大陸廣西省東興市之間,每天走私過去的橡膠就有七百噸之多,這些私貨,大部分都是用摩托車「嘟嘟嘟嘟」運過去的。

對於台商來說,基於前述原因,如果要在東南亞國家中做一選擇,到越南投資設廠,應該最理所當然,唯一缺點就是越南的勞資關係較難處理。

如前所述,許多台商選擇到越南,工資低廉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但也正因為如此,有時無法或者也無能力過度顧及工廠員工的待遇、福利。

越南有眾多涵蓋各國企業設廠的工業區,彼此之間很容易比較薪資,自覺受委屈的越南工人就會串連示威,甚至引發暴動。

根據越南總工會所發表的勞資關係報告,罷工事件百分之七十二發生在外資企業,又有百分之八十的罷工,集中在台商眾多的南方重點經濟區。越南工人罷工具有無組織性和傳染性的特點,帶頭罷工的越南工人會阻撓、恐嚇、毆打其他想上工的工人。

罷工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越南的台商企業,以台商最為集中的平陽省為例,大小台商企業約有四百至六百家,將近百分之八十都有被罷工的痛苦經驗。

《越南勞動法》明文確認罷工的合法性,工會可以通過投票決定罷工,罷工提議一旦取得過半數支持即可實施。《越南勞動法》嚴禁企業對罷工參加者或罷工領導者採取壓制或報復行為。

只要罷工不導致公共危機,誰都無權出面阻止,即使罷工真對社會造成損害,也只有越南總理有權干預。也正因為如此,越南工人才會動輒罷工。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