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南韓總統文在寅就任至今已逾兩個月。上任後第一個重頭戲,就是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一日的訪美行程,與美國總統川普見面,之後前往德國參加G20高峰會議。
南韓新政府並無太多準備時間;這次總統大選存在補選性質,雖然文在寅任期仍為五年,但五月九日宣告當選,隔天即告上任,未如過往總統當選人,有兩個月交接準備期。
上任後,文在寅欽點的外交部長─—曾在聯合國擁有十年推動女性人權工作經歷的康京和,被在野黨與媒體揭發,有不動產紀錄混亂等問題,還有放棄南韓國籍的女兒,享受本地健保優惠,揚言杯葛抵制。
但眼見「川文會」在即,若準備不周、弄到搞砸韓美關係,亦非親美的保守派所樂見,加上新總統的高聲望,各黨難以凌駕,最後在康京和公開道歉下,在野陣營決定合作通過人事任命案。
文在寅訪美期間,獲得川普異常熱情之接待。過往,南韓進步派素來主張發展自主外交,強調應發展同北韓的對話,文在寅的基調也未脫離此架構太多。
但不同的是,上任前後,相較對中國大陸與北韓的喊話,文在寅花費更多心力在強調韓美同盟的重要性。
看得出面對行徑難以預測的川普,文在寅希望先獲美國放心,才能施展自己手腕。
文在寅未對川普提及防禦飛彈系統「薩德」問題,卻擔保會與美國一起對北韓施加必要制裁,而川普表示支持南韓發揮主導角色與重啟南北對話,這被視為是文在寅取得美方信任,並拿到重大成果。
在德國參加G20高峰會議時,文在寅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對薩德一直持反對的中方,南韓則未與其取得共識。上任之初,文在寅似乎想以模糊戰的方式,遊走韓美之間。
但在與川普結束見面後,北韓宣稱成功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射程已能達到美國阿拉斯加或夏威夷,顯示軍備再度升級。文在寅對北韓舉動表達「遺憾」,但仍未放棄說服北韓對話。他公開在柏林提出與北韓簽訂和平協議,來取代停戰協議的構想,也希望北韓早日回到談判桌上。
一周後,北韓透過《勞動新聞》發表評論文章稱「為時已晚」,但附加一句「至少南方能尊重及履行六.一五與十.四共同宣言,仍是值得慶幸之事。」
這兩項宣言,是過去主張對北韓友好的進步派金大中總統及盧武鉉總統執政時,和北韓領袖金正日簽署的文件,冀求透過韓民族自主解決分裂爭端,透過各項對話交流來促進信任。
保守派的李明博及朴槿惠執政後,對北韓態度再度轉趨強硬。平壤當局雖在文在寅上台後,展開大大小小飛彈試射共六次,看起來是不理會進步派新政府,但這句「加注」,是北韓在文在寅政權上台後首次的肯定表態。
而南韓也在本周,緊急向北韓提議軍事會談,還有紅十字會間的中秋離散家屬會晤協商,北韓接下來會如何回應,值得繼續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