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軟實力使小國「不弱」、強國「不霸」

執筆人: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2017.07.18
4036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一)「軟實力」興起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奈伊(Joseph S. Nye Jr.),於一九八○年代末期提出「硬實力」與「軟實力」後,立刻變成大國外交折衝上的新思惟。

硬實力是指一國以軍事上的強勢來壓制對方,完成國家政策目標;軟實力是指一國以其制度上的、文化上的、政策上的優越性與道德性,展現其吸引力、擴散力、執行力。硬實力容易贏得戰爭;但需要軟實力才能獲得持久的和平。

更進一步地說:「軟實力」是指他人(或別國)願意稱讚、學習、仿效或購買的「吸引力」。「軟實力」是在社會高度「開放」及「競爭力」之下,所累積產生的有形與無形的力量:如文明的水準、國民的素質、民主的制度、公平的法治、透明的組織、誠實的交易、分享的行為、反省的能力等。

(二)軟實力使小國「不弱」

「軟實力」不是軟弱,與中國文化「以柔克剛」的智慧相互呼應。

小國「不弱」,就是要靠軟實力;人口都不超過一千萬的北歐三國,就是靠各種軟實力立足於世。諾貝爾獎的發源地在瑞典,每年頒發和平獎,不是勝利獎。

當史達林嘲笑:「羅馬教皇有幾個步兵師?」教徒回答:「梵蒂岡統治世界,從不倚靠軍隊。」這凸顯獨裁者的盲點,這也是軟實力表現的極致。

芬蘭是只有五百五十萬人口的小國,與強大蘇聯為鄰,從來不可能靠武器(硬實力)來對抗它們的強大及野心。

另一個彈丸之地的新加坡,領導人堅持開放,化敵為友,全心發展經貿、金融、法治為主的軟實力,變成了全球競爭力最高之一。

小國如台灣,領導者如不能與周邊大國和平相處,那麼國內的發展就受到限制。馬英九八年的政績,就是建立了兩岸關係的穩定與交流;人民不需要在戰爭威脅中生活。台南市長賴清德素來贊成「台灣獨立」,但近日倡導「親中」之說,使人驚訝?還是驚喜?

(三)強就霸,霸就衰

二次大戰後的超強美國仍然要以參與韓戰、越戰、阿富汗、伊拉克等大小戰爭中稱霸;戰爭所引起超過百萬的難民潮、或偷渡喪生於海上、或徒步逃亡死於飢餓與疾病,真是人類的大悲劇。美國自認是世界警察,這幾場戰爭損傷了美國的道德、財力及民心,東方智慧的「驕必敗」,找到了西方的實例。

四月初中美領導人,在佛州海湖莊園的會晤中,習近平指出:「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向和平發展道路,不奉行你輸我贏的理念,不走強國必霸的老路。」當習近平面告川普:「強國不霸」時,要在元首外交史上記上一筆。

(四)小國的生存與發展

行政院剛提出的四年四千兩百億的前瞻基礎建設,引發朝野重大爭議。七月十四日在立院,行政院長林全要專業報告此一特別預算案時,引發藍綠肢體衝突,林全上不了台。我認為:比基礎建設更基礎、更前瞻的是「人力投資」。

台灣的人力素質問題嚴重,政策也相互矛盾—薪資太低、人力不足、品質不夠、外語不好、訓練脫節、大學過多、學費太低、成就動機弱、教育不鬆綁、陸生不易來、退休太早、靠政府太多。如果每年多撥幾百億,分散到各縣市,全面提升它們的教育品質,才是正確的選項。

培養兩岸互信不需花錢,只要需智慧。兩岸對抗中,台灣花再多的錢在軍費上,所得到的是更多的不安全感。

小國的唯一生存發展之道:是以「和為貴」為前提,用在兩岸,也用在兩黨;錢則用在刀口上。

小國「不弱」、強國「不霸」,就取決於軟實力的運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