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興鋒
唐代的大詩人王維多才多藝,在青年時代便已經名動京師,得到皇族諸王的敬重,於開元九年(七二一年)春天考中狀元。雖然貴為狀元,但王維在仕途上並不得意,一直到四十歲,才做到殿中侍御史,還只是個侍從閑官,沒有實權。
五十歲時,王維的母親去世,故離職隱居輞川,為母守孝,孝期滿後,改任文部郎中,仍然是沒有實權的閑差。王維本來想再過幾年便可以安然退休,不料,安史之亂的爆發,讓他差點丟掉了腦袋。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七五六年)六月,安祿山叛軍攻陷潼關,隨之攻入長安,玄宗倉皇逃往四川,王維沒來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後,他假稱患病,以逃避安祿山叛軍的糾纏。但,他的詩名太大,安祿山專門派人將他迎到洛陽,拘禁於菩提寺,而且硬授之以偽職。無奈之中,王維任了安祿山的給事中一職,但他的心依舊念著唐王朝。
有一天,安祿山大宴部下於凝碧宮,王維推辭不得,心中悲憤不已,便暗中作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至德二年(七五七年)九、十月,唐軍收復長安、洛陽,王維與其他叛軍之官員都被收在獄中,隨後押解到長安,這些人按律當死。在命懸一線之際,王維的弟弟王縉請求削己官職以贖哥哥的死罪,但唐肅宗不答應;這時,有人拿出王維所作的〈凝碧詩〉以證其忠於唐王朝之心。唐肅宗讀罷此詩,龍心大悅,最後不但不殺,還給了個太子中允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