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愛樂弦樂團在維也納的國際青少年音樂節比賽中,贏得弦樂合奏組的世界冠軍。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出身南投縣仁愛鄉的親愛愛樂弦樂團,八日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國際青少年音樂節比賽中,代表台灣贏得弦樂合奏組世界冠軍;大賽評審對親愛愛樂的演出講評:「樂團具有豐富的生命力,令人印象深刻。」
樂團在得獎後,站在維也納愛樂廳中演奏莫札特〈嬉遊曲〉的得獎樂曲,讓不少僑胞感動地說,「好純真無邪地玩著每個音符,讓大家樂在莫札特的音樂天地裡」,都感到驕傲。
指導老師陳珮文、王子建說,這次大賽共有二千多人參賽,其中有六隊弦樂團最終走進了維也納音樂的聖殿「黃金大廳」。
親愛愛樂演出包括莫札特〈嬉遊曲〉KV136、〈泰雅序曲〉以及李哲藝〈馬卡道狂想曲〉等,演出時讓不少人感動落淚,結束後全場起立鼓掌。評審通知時表示,「親愛愛樂以非常突出的勝利贏得第一名優勝」。
陳珮文指出,孩子們到歐洲都很害羞,尤其要叫他們到街頭演奏,他們會很害怕,可是孩子說每次拉完琴,大家都會問:「你們來自哪裡?」他們就可以大聲說:「我來自台灣!」
親愛部落面臨人口老化,過去許多小朋友國中一畢業就得投入職場。親愛國小組成弦樂團後,學生多了可以向上升學的機會,從一開始認為「學音樂沒有出路」,到全村有上百位學生曾經至親愛國小弦樂團學習過弦樂。
從「學音樂沒出路」
到音樂鋪出升學路
王子建曾說,「組成弦樂團是在『干擾』部落的命運」,但不能半途而廢,決定要仿照日本來做「三十年村落改造計畫」,讓更多人看到親愛部落。
陳珮文、王子建無私培育學生修習小提琴,持續耕耘十二年之久。陳珮文在親愛國小教書七年,她和王子建出錢讓學生學音樂,自己貸款買車、買房,周末載學生下山上課、照顧起居,每個月的戶頭都是空的,如今已負債逾千萬元。
陳珮文找老師教孩子打鼓、拉小提琴,剛開始王子建罵她,爸媽、兄姐氣得不理她。現在丈夫陪著她做,爸媽和兄姐們變成親愛愛樂的粉絲,這次出國,陳爸爸和陳媽媽還有陳大姐自費參加當義工。「我曾四處打電話拜託音樂老師教他們,被拒絕的時候,覺得自己真像個乞丐。」陳珮文說,還好有十位老師自發性地願意教這群孩子。
愛音樂的孩子都收
條件是「回饋部落」
陳珮文說,想學音樂的孩子他們都收,唯一的條件就是大了要回部落服務,雖然不能確定有幾個孩子做得到,但只要有一個回來就夠了。有訂契約嗎?她說,相信孩子心裡都清楚,是有良心的。
這次比賽前,陳珮文特別為團員們打氣,希望他們加油,「不為成績,只為讓全世界看見你們,讓大家知道你們有多喜歡音樂,這輩子也許就只有這次可以站上金色大廳演出,好好享受,加油!」親愛愛樂獲優勝獎,陳珮文說,孩子只要老師說聲「你們很棒」,這樣的肯定就夠了,第一名很好,但其實沒那麼重要。
總統蔡英文昨在臉書恭賀親愛愛樂弦樂團,另恭喜「希望合唱團」獲得二○一七年羅馬合唱節兒童組競賽的金獎、高雄市兒童合唱團獲得銀獎,「大家都是台灣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