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家家酒般的副食品器皿 圖/荳卡桑
初嘗副食品從米湯開始 圖/荳卡桑
大年初一,荳荳正滿四個月。這個時期的她識人雖還模糊,但已不似更小時誰抱都好的親切了,荳爸和我之外的家人都要試手氣。大過年的,荳荳顯得有些小氣,荳媽也跟著繃緊神經。
喜歡飆高音嚎啕的荳荳很教阿嬤心煩,認為哭了就是餓了,應該立即哺乳,然而奶水不足一直是我避重就輕的壓力來源。其實,我和荳荳的母子關係,是從親餵改為瓶餵才開始好轉,而她能在三個多月就戒掉夜奶,也可以說是拜配方奶所賜。
含乳困難的荳荳,總是餓得氣急敗壞猛踢我剖腹的傷口,瓶餵的分量也很難拿捏;缺眠吃得少,身心俱疲的我,乳腺很快就萎縮了。沒能給孩子更多的母乳,心裡總會有些歉疚,但得知許多媽媽因此而產後憂鬱,我便也安慰自己,和諧的親子關係也是很重要的。
四個月硬頸的荳荳,手腳愈加靈活,時而在深夜獨自牙牙吊嗓子,開始輕微厭奶、對大人的食物流口水。於是,荳荳的副食品列車開動了,我也彷彿卸下心中大石。而那些色彩鮮艷可愛的小小兒童餐具,也讓我回到了小時候扮家家酒的童趣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