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人生 餘燼即重生

文╱沈鬱 |2017.07.02
3226觀看次
字級
張洹在香灰作品前(2010)。圖╱天下文化提供
《張洹生死書》,天下文化出版 圖╱天下文化提供

文╱沈鬱

香灰是一個極其討巧的符號,具備純粹的東方神祕色彩與無法言說的宗教精神力量,並且還富含氣味——它的味道可以令人迅速獲得平靜,進入另一個飄渺世界。

一九九八年,張洹在紐約P.S.1美術館進行了他在美國的第一場行為藝術表演「朝拜——紐約風和水」。他在美術館的院子裡赤身裸體,坦然俯臥在一張放置了巨大冰塊的仿明式古榻上,做出藏傳佛教信徒入藏時伏地跪拜的姿勢。周圍拴著一群他特意找來的紐約的狗,在整個過程中不時於場地中走動。十分鐘後,張洹從冰面上起身面對觀眾,表演結束。

紐約的現狀在他看來可以用「殘酷無形」來形容,「你能時時刻刻感受到由於社會進步到一種極致的高度而給人帶來的更深的焦慮和恐懼,人類帶著徹底的懷疑態度:曼哈頓到處可見無家可歸者和精神失常者,『白領』和有地位的人看上去像『假人』一樣,你似乎生活在一個有『病』的時代,每個人都有病,你發現自己也是一個『病人』,反倒是狗與人的關係顯得更自然、更親近,只有在這裡,我才能做『朝拜——紐約風和水』的作品。」

自那以後,張洹開始在西方藝術世界順風順水,世界各地的美術館頻頻邀請他去做行為表演。張洹經典的光頭造型像一個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符號,迅速席捲了全球。

一九九九年十月的作品「我的美國」,則深化表現了張洹心中揮之不去的「異鄉人」的感覺。這個作品的想法源於張洹在紐約的又一次真實經歷。「一天晚上,我在曼哈頓麥迪遜廣場為我懷孕的太太尋找食物,迎面走來兩個人,手裡拿著麵包,問我:『你餓嗎?』」他坦言自己當時內心非常複雜,說不出話來,手裡接過麵包扭頭就走了。我的鼻子很酸,又很衝動,這讓我聯想起中國的生活。在中國,即使再窮,我還是個藝術家,從來沒有人會把我當成是要飯的,會有陌生人給你食物。由於語言不通、文化不通,我整個人在美國非常的水土不服,完全是個大傻瓜。」張洹說:「這就是我的美國。」

藝術需求新求變

張洹對生命一直保持著敏感,包括做藝術也是,後來當做藝術到五十歲的時候,他突然感覺不能再重複了,便馬上將精力挪到電影上。這類人最為顯著的性格特點,就是很難與過去的自我共存,他們需要不斷改換生活型態和生活方式來滿足對於個人極限體驗的需求——這近乎一種觸底反彈的求生本能。因此,他們總是在不斷地尋找,卻又很容易感到厭倦,輕而易舉將辛苦得來的東西拋棄掉。

這樣的變化是如何發生的?或許可以先從他回國後選擇的居住地談起。張洹曾經不止一次公開表示過他對上海的喜愛,而這個老牌大都市也的確能帶來有別於中國其他城市和鄉鎮的感受。國際化?對,就是這個意思。這種城市生態與北京的粗糲生猛截然相反,某種程度上,也適合張洹這樣在世界上單槍匹馬闖了一圈、已經開始對過去心生厭倦的人。

自從張洹移居美國後,網路時代飛速降臨,很快就將地球變成了「平」的,人們見多了光怪陸離的現象,已經很難有什麼事情能叫他們受到驚嚇,從前僅僅因為看到有人裸體就要報警的往事,已經成為笑談。簡而言之,「敵人」已經被消滅,大家進入了和平年代,而二○○五年的上海,就是下一個即將到來的太平盛世的中心。

這樣的氛圍之下,想在藝術上做出新名堂愈來愈不容易。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洹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材料——香灰。寺廟裡燒香拜佛餘下的香灰,是中國生活中一種日常的廢品,千百年來都無法用作他途。剛回國時,張洹就被寺院旺盛的香火和虔誠的香客所震動,「什麼魔力這麼厲害?(燒香拜佛)真的能實現他們的願望嗎?各種祈禱都有,有要孩子的,有求財運的,有求健康的,有求官運的……這種氛圍太強烈了。

張洹開始思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促使人們相信求神拜佛是有用的。燃香、敬香和燒香過程似乎具有某種神祕力量,信徒們相信自己求禱的心願正是通過燒香過程傳達給了神明,香灰做為眾人心願燃盡後的殘骸,突然在他的眼裡變得意義非凡起來。

張洹先是把靜安寺的香灰「請」回工作室,興奮得三天三夜睡不著。他覺得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材質,它一直在自己身邊、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卻始終被漠視,與他在美國剛剛發現並確認的自己是中國人的身分可謂珠聯璧合。因為香灰是一個極其討巧的符號,具備純粹的東方神祕色彩與無法言說的宗教精神力量,並且還富含氣味——它的味道可以令人迅速獲得平靜,進入另一個飄渺世界。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特別是一個剛剛結束美國生活回到國內的藝術家而言,這種材料的發現確屬機緣巧合,同時難能可貴。

(摘自《張洹生死書》,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沈鬱

藝術從業者,前媒體人,曾服務於《iLOOK》雜誌、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現為美式Barber理髮師和自由撰稿人,工作及生活在上海。善於觀察並發掘事物背後隱藏的情感,寫作和藝術是畢生熱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