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正是桃花舞春風的季節,桃花朵朵豔麗,卻有色而無香,但是唐朝崔護與桃花少女的相遇,是一段有色有香的動人故事。
崔護年少之時,知書達禮,才華出眾,然而孤芳自賞,眼高過頂,不願貿然婚配。
清明時節,他獨自到城郊踏青,遠遠看到一片桃花林中,有一戶人家,粉牆芳舍,幽雅有致,四周盛開著桃花,景色美麗如畫,心想一定是高人雅士之家。
好奇心的驅使下,前往叩門,沒想到,出來應門的卻是一位楚楚動人,嬌豔如同桃花一般的妙齡少女,問過姓名之後,殷勤請其入門小坐,手捧香茶,似有無限情意,品茗之後,又殷殷相送。
第二年桃花依舊盛開,崔護再度前往,看見門戶緊閉深鎖,他悵然若失,在門扉上題了一首七言小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過了幾天,一種排遣不去的情懷,使他再度尋訪芳蹤,到了屋前,看到門未上鎖,他高興的前往敲門,屋中隱約傳來哭聲,應門的老人說:「你可是崔護?小女讀了你的題詩之後,不吃不喝!已經奄奄一息。」崔護急忙入門,看到少女僵臥床上,不禁難過慟哭,沒想到,少女竟奇蹟似的悠悠醒來。不久,他們結為夫妻。
崔護後來官拜至嶺南節度使,這是歷史上最圓滿的桃花故事;同樣的桃花故事,春秋時代的息夫人卻是一段淒美的往事。
春秋時代息侯夫人,天生麗質,豔比桃花,楚國滅息,把嬌豔動人的息夫人帶了回來,迫其成婚,生有二子:堵敖和成王。
息夫人入楚後,每天裝啞,不開口說話,楚文王深愛息夫人,百般遷就,但是息夫人總是三緘其口,不發一語。直到三年後,楚文王迫她回答,她嚴肅的說:「我一個婦人,卻侍奉二夫,不死已是罪過,又能說什麼話呢!」她以沉默做無言的抗議,貞女不嫁二夫,迫於無奈,她忍受著國破家亡的痛苦,與楚王共度生活。紅顏薄命,忍辱偷生、無言反抗的息夫人,得到世人的尊敬與同情,後人封她為桃花花神。
在桃花舞春風的季節裡,我吟唱《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的詩歌,願天下有情人,都能得到美滿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