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山》聽雨

文/釋見融 圖/佛光緣美術館 提供 |2007.05.10
270觀看次
字級



此時窗外雨又開始一陣陣打落,在礁溪,獨自一個人,聽雨話古今。方外之人,真能了無牽絆遠離世間凡塵事?





今晚起一個人在宜蘭礁溪,人陌地不熟。「一個人」----不曾有過。還在寺院時偶爾會嚷嚷:「有一天要一個人閉關,要一個人……」那語調是豪志干雲,雄糾糾,氣昂昂;而今晚就真的一個人。

由於佛光大學校景山巒疊翠,雲霧飄渺,文史氣息仿古樸真,因吸引而獨自到礁溪,似乎有點鬼迷心竅。沒了說話的對象,也聽不到寺院遠傳狗吠的叫聲,更聞不到那爐煙漫卷的況味,此時人沒了豪氣,也了無雄志,說來還真矛盾。獨處時,那不知不覺的執取漫延開來----也許是在職事上與道友間互動的情感;也許是在寺院中大夥集聚於五堂功課中的道氣,那千篇一律做一天和尚撞一日鐘的習慣與自然;一旦遠離後,才發現我那顆撞一日鐘的心還遺留在依止多年的道場,沒有與我遠遊他鄉。此時窗外下起傾盆大雨,打落在窗櫺上格外清響,令人不忍卒聽;增添了人在異鄉為異客的淒苦鄉愁。

今晚要聽雨發愁了,想到中國古代離鄉背井的遊子與騷客,因雨聲而留下淒然悲絕的翰墨。尤其是宋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作者在詩中刻畫少年、壯年、晚年三個時期的不同思想與情境。歲月風霜所覆蓋的白髮,透過日暮倚杖遙望時更添落寞,年少時的俊逸與風流不再了,壯年時經年累月漂泊他鄉的意氣風發已隨流水了,只因國破山何在?如今寄身於僧廬中,殘度晚年。此時在夜裡再度聽到從竹簷下滴落的雨聲,不覺回首來時路,都已是光陰過客,又如何?就任由那似曾相識的雨聲留予他年話夢痕吧!今晚在礁溪聽雨,彷彿走進了古人意境,也逃不出「悲」「愁」二字。

同樣國破家亡,而雨聲在歷史的時空交錯中,也流露出不同的悲愁場景。比蔣捷更早三百年間,唐五代李煜的《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詞中不難想像其前期詞風綺麗華靡,染有「花間」習氣。亡國後,反而道出一首又一首泣盡以血的絕唱,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於是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為蘇軾與辛棄疾的「豪放」派埋下伏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到礁溪前幾天,電視媒體正不斷播放倒扁人士在凱達格蘭大道,冒著綿綿細雨激昂的演說與示威,爾後又接續播放老百姓因經濟低迷,失業卡債纏身而燒炭自殺;或者家中老幼無人照應。存留在腦海是灰色影像,雖不至於如古人易子而食,而所謂「民主時代」已使百性窘困到此慘境,似乎與古人所遭受的惡運,也無所差別了。到礁溪這幾天,無電視可看,更不知政局情況?所租住的附近因天然溫泉聞名,所以飯店旅館林立,入夜以後更是歌樂不斷,琴音繚繞。不由憶起唐‧杜牧所寫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在政治的現實面上,商人無國界,即使我們的國家面臨總統貪瀆纏身,百姓群起抗議,商家依舊營運於聲光十色,奢靡浮華。然我總有一股憂國愁民的情緒冉冉而昇,啊!身為僧人,究竟又有多少力量可以擎天劈地,為天下蒼生祈求福祉呢?而世間又是這般無常變化,因緣生因緣滅。宋代不也曾以文立國,文傑輩出?李後主不也曾醉迷歌舞昇平,「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混輕塵。忙殺看花人。」《望江梅》。然而究竟又為了什麼?使得蔣捷與李後主也在雨聲中寫出了百般無奈的國恨鄉愁之詩詞?

我的憂國憂民夠深嗎?不!比不上唐代杜甫。他是用雨水寫詩如同以血控訴。杜甫由於目睹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自此對政治十分失望,於是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於成都浣花溪畔,建造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戰爭中的無情又夾帶天陰綿雨,多少家庭妻離子散有兒一去不復返,屍骨流落異鄉,人不知。中國歷史豈不以血淚交織而成?於是當我們翻開古籍,看到古人所遺留觸目驚心的映像時,是否更應該學會如何小心翼翼處理現今兩岸中國人的問題,而不是玩弄兩岸政治的意氣之爭?

此時窗外雨又開始一陣陣打落,在礁溪,獨自一個人,聽雨話古今。方外之人,真能了無牽絆遠離世間凡塵事?那天告別多年依止的道場,心依依,道友無語。若不因有願在望,何以要遠離熟悉的一切人事?使今夜獨自一個人,在礁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