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傘」 1883~1884年
畫布 油畫 180x115公分
英國倫敦國家畫廊藏
在確定「V」字形構圖之後,畫家使左邊挽著籃子的女子,身子稍稍向左傾斜;而右下角一對姊妹的構圖,則組合成自右上向左下斜,斜線向畫面底部邊延伸,以便和持籃子的女子形成大的「V」形結構,俾利於整體畫面構成的營造。
如果我們從撐傘的手,和傘把的方向去觀看和分析,更能瞭解畫家如何精於結構性的章法,和構成此章法的嚴密內在呼應:
首先,挽籃女子的左手和撩起裙擺的右手形成V形構圖,並呼應女子V形開口灰黑色上衣的雙「V」定調。而所有的傘柄,不是自右上斜向左下,就是自左上斜向右下,形成畫家刻意構成的「V」字形的左邊或右邊支線,連挽籃女子的左臂和中間撐傘女子的撐柄,也是V字構圖,再延伸向上,畫面上邊僅剩的小小天空,也是V形的巧思。
畫家的主題,除去挽籃的女子,應是畫面上方諸多遠近參差的雨傘,畫家更不忘安排,和傘形圓弧形相稱的造形與之匹配,那就是挽籃女子手中,籃子凹陷影塊的上下對稱之半弧特徵;畫家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地運用他的構圖天賦,畫面中無論何種元素,都能一一馴服於他的畫筆指揮,且相互之間形成一張嚴密牢固的結構網,諧調而秩序井然,且隱沒於視覺之外,觀者只會沉溺於這種諧調,而無法察覺那種複雜且天衣無縫的秩序結構。
也因為這種複雜的秩序結構,畫家因此使用簡單的色彩對比,藍--橙的補色關係,以降低畫面繁複結構所帶來的視覺干擾;畫家不只是畫家,他還是個數學家、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雷諾瓦(Renoir)真是位名副其實的天才。
一八八一 - 一八八二年期間,雷諾瓦曾旅行義大利,觀賞過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的繪畫,及龐貝的壁畫之後,繪畫觀念在一夕之間有了突然變化;他對於印象派描寫技法開始產生懷疑,他更確定創作中對於對象的描寫,不能僅停留或耽於光影色澤的外在塗繪,更要深入於外在形態與內在結構嚴密的秩序調和。
這張作品「雨傘」顯示,雷諾瓦正走上被歷史學家稱之謂「嚴格樣式」風格的典型範例,也是後來後期印象主義,現代繪畫之父塞尚的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