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大潭藻礁區發現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圖/桃園在地聯盟提供
【本報台北訊】中油選定桃園大潭藻礁海岸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從事生物礁研究的學者專家昨天公布在該區發現第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還有疑似台灣新種章魚TW10等待被定名的物種,呼籲中油另尋替代方案。
環保團體本月八日找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教授陳昭倫、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前往大潭藻礁調查該區生物多樣性。
陳昭倫說,當地不到二百公尺內有五個珊瑚群體,採集帶回中研院以型態、電子顯微鏡與DNA生命條碼等技術分析,意外發現該區擁有第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
陳昭倫指出,過去只在高雄柴山短短不到五百公尺海岸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由於該種珊瑚必須存在硬底質棲地、沙地、擾動的濁水當中,因此藻礁地形正是理想的生存環境,「大潭藻礁地區面積是高雄柴山的數倍,若持續追蹤,有可能是台灣最大棲地」。
除了柴山多杯孔珊瑚,大潭藻礁還孕育其他新物種。陳昭倫指出,根據海洋大學教授林綉美的研究顯示,觀新藻礁可能有八種世界新種的珊瑚藻,除了藻類,還有疑似等待被定名的新種章魚TW10,顯示在黝黑珊瑚藻礁之下,還隱藏更多不可知或是無法知的生物多樣性等待被發現。
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近期將向主管機關申請指定為自然地景,籲農委會啟動第一級保育類動物保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