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曾經在與東吳聯軍對抗曹操時大展神威,向周瑜誇下海口說自己能在三天裡造出十萬枝箭。本來周瑜等著看諸葛亮失敗,卻沒想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利用半夜大霧遮掩視線時,帶著二十艘左右、兩側裝有稻草堆的船隻,悄悄的前往曹操軍隊附近。圖/Vita
文/蔡凱文
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曾經在與東吳聯軍對抗曹操時大展神威,向周瑜誇下海口說自己能在三天裡造出十萬枝箭。本來周瑜等著看諸葛亮失敗,卻沒想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利用半夜大霧遮掩視線時,帶著二十艘左右、
兩側裝有稻草堆的船隻,悄悄的前往曹操軍隊附近。
因為大霧,讓曹操軍隊誤以為是敵方大軍來襲,便連忙讓弓箭手攻擊。諸葛亮這時悠悠哉哉的坐在船上,等著船兩側的稻草堆裝滿箭矢。霧氣散去時,天也亮了,真相大白,士兵坐收箭矢,高喊感謝曹操賜箭,曹操這才發現中計,但也來不及派船前往追回了。
這一段「草船借箭」,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最知名的一段故,後來大家也因此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懂得用草船借箭。不過,今天要告訴大家一個真相,其實這個聰明的策略,發明者另有其人呢!
這次的主角是有「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他在《三國演義》第七回裡攻打位於荊州的劉表,而劉表則派出部將黃祖駐守在河邊的城池,阻擋要渡河過來的孫堅。每當黃祖看到孫堅的船隊出現時,就不停的射箭攻擊,結果一連三天,孫堅的船隊來來回回好幾十次之後,黃祖才發現自己居然把箭全部都射完了!
孫堅讓士兵們拔下船上那十幾萬枝箭,滿意的回收這些箭矢,然後一口氣射向黃祖,把沒有辦法還擊的黃祖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勝利。相較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孫堅的「草船借箭」顯得簡單許多,但他們都一樣取得勝利,當然也就不用特別爭論到底是諸葛亮聰明,還是孫堅厲害了!
不過,以上兩段故都只是羅貫中寫小說時為了讓故更精采,而特別虛構出來的場景,在歷史記載裡面,孫堅跟諸葛亮其實都沒有用過「草船借箭」呢!
看到這裡,各位先不要覺得可惜,因為羅貫中也不是憑空想像出來這個方法喔!根據考究,其實孫堅的次子孫權,可真用了類似的方法來平安度過危機喔!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裡面裴松之的註解提到,建安十八年曹操與孫權打仗,當時孫權駕著一艘小船要去觀察曹操軍隊的狀況,被曹操軍隊發現後,開始射箭攻擊。當時孫權所搭乘的只是一艘重量不重的小船,其中一側插滿箭矢開始影響了船的平衡,就在此時,孫權趕緊讓船隻迴轉,讓另一面也插滿箭矢,於是船隻左右重量就平均了。從孫權的機智應變中,也難怪曹操會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字仲謀)!」
真實版本的「草船借箭」,跟虛構版的兩則「草船借箭」究竟誰比較精采呢?這個答案見仁見智,但能處變不驚,化危機為轉機,才是我們在閱讀三國故時,應該要好好學習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