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研究 失智症治療現曙光

羅智華 |2017.06.14
2494觀看次
字級
成大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團隊,左起司君一、張南山、郭余民。 圖/成大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失智症治療現曙光!根據統計,全球失智症人口達四千多萬人,平均每三秒就新增一名患者,面對失智人口快速攀升,成功大學團隊投入五年時間,進行阿茲海默失智藥物研究與開發。從動物實驗中發現,只要將團隊研發合成的「Z小分子蛋白」,注射至阿茲海默基因轉殖小鼠體內,一個月過後就能改善小鼠五成以上的失智病徵、就連喪失的學習記憶能力也幾乎可完全恢復;最新研究成果已刊登在電子版美國阿茲海默症會的旗艦期刊《阿茲海默與失智症:轉譯研究與臨床處理》,引發國際重視。

一般多數失智症患者都是屬於阿茲海默失智,主要病理特徵是因腦內「類澱粉斑塊」及神經纖維糾結組織逐漸增加而導致。原因在於當人步入中年後,腦內會開始累積一種特殊蛋白質,會使腦內「類澱粉斑塊」增加,而易出現忘東忘西等情況;當年紀愈長時,就會因類澱粉斑塊堆積及神經纖維糾結日益增加,而讓失智病徵日趨明顯。

長年來全球醫界與學界一直持續針對失智病徵研發新藥物,但成效有限。為此,成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張南山、細胞生物解剖學研究所所長司君一、教授郭余民等學者共組團隊,研究發現人體內有一種「Zfra小分子蛋白」可減輕類澱粉斑塊堆積、降低神經纖維糾結,讓失智症治療露出一線曙光。

何謂Zfra小分子蛋白?張南山表示,這是由三十一個胺基酸構成的小分子蛋白,為進一步從Zfra找出可用來治療失智症的方法,團隊經過多次實驗與篩選,終於從Zfra中發現第四號到第十號的胺基酸所組成的七個序列片段,是最能有效改善腦內類澱粉斑塊堆積、神經纖維糾結情況,團隊因此將Zfra中篩選出的七個胺基透過人工合成為特殊的「Z小分子蛋白」,作為治療阿茲海默失智的藥物。

為了解「Z小分子蛋白」治療失智症成效,張南山說,團隊透過動物實驗將「Z小分子蛋白」以「每周一次」方式注射至有轉殖阿茲海默基因、用來模擬晚期失智症狀的實驗小鼠體內,一個月後發現實驗鼠腦中阿茲海默失智的兩大病理特徵都獲顯著改善,包括有五成以上的類澱粉斑塊與神經纖維糾結組織順利被清除。

團隊:盼有藥廠支持

不只如此,團隊發現,「Z小分子蛋白」還有助於恢復原本因失智症而喪失的學習記憶能力,甚至還具有「防患於未然」的預防效果,可避免失智病徵發展與擴大。

「研究成果讓我們非常驚喜,也希望盡快進到人體臨床試驗,讓失智症不再是無解之症。」張南山對後續研究滿懷期待,但他亦坦言從新藥研發到進入實際治療,是條耗費大量金錢與時間的漫漫長路,目前團隊最缺乏的就是經費,也期盼未來能有國際藥廠願意給予支持,讓研究成果可以加速臨床測試時程,為失智症治療帶來更多突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