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台灣,卻是「每逢佳節必塞車!」在剛結束的端午連假,更是塞出「經典之作」。蘇花公路因坍方,想離開花蓮的車陣塞到看不見頭尾,更看不到出路,大量車潮最後竟被迫繞道南迴公路,再北上回家,用路人等於被迫環島旅行。塞出這種盛況,民眾的痛苦,政府豈可視而不見。
這次蘇花公路大塞車,是因天雨坍方惹禍,這種情況,在蘇花公路早已成常態,不是新聞。造成問題的,是政府處理的心態,以及因此又牽扯暴露出來的藍綠互鬥惡習。當年蘇花公路本就是硬從臨海山壁中開闢出來的一條路,但花蓮正處地震帶,地質本就破碎不穩,加上歷年拓公路,炸山鑿壁,稍有地震或大雨,就落石坍方。即使是在大晴天,也常會坍方肇禍,死傷不計其數。最美的太平洋濱海公路,也因此蒙上揮之不去的死亡陰影。
蘇花公路的塞車,不只出現在年節假期,平常周末也可能因觀光、返鄉或當地對外交通而出現塞車。公路運量不足,鐵路加開也有限。後山人就這樣常年處於不是塞車,就是熬夜搶火車票,最糟糕就是要冒著生命危險上路的多重困境中。
為了改善後山花蓮人的對外交通,歷年來提出無數改革方案,包括鐵路、從蘇花高速公路修正而來的改善方案(蘇花改)。這些改善方案,政府不是沒有動作,但討論過程就因各方角力過深,以致費日曠時,徒增民眾等待與用路風險。好不容易,蘇花改目前進行中的三段改善工程即將陸續完工,但又因這次大塞車而爆發中央與地方互槓的口水戰。
花蓮縣長傅崐萁首先發難,炮轟中央漠視花蓮,他認為,蔡政府想以大運量的鐵路取代公路,根本不切實際。以鐵路紓解花蓮聯外交通需求,是早就討論過的方案之一;但因用地、路線規畫、地質問題,困難度極高。蔡政府再提出來,無疑是幻影一場,讓花蓮人再度面臨跳票失望的深淵。
「塞車大環島」的荒謬劇碼上演後,藍綠官員果然又互槓起來。對於傅崐萁的怒火,交通部長賀陳旦不但沒有安撫溝通之意,反而強力回應,沒有必要向誰說明行程,用此回應傅崐萁指責蔡英文與賀陳旦未到現場視察的指責。花蓮縣綠委蕭美琴也跳出來,回擊傅崐萁「根本沒有什麼蘇花改二期工程」。這些咬文嚼字之爭,完全無助於解決蘇花公路坍方所造成的困難,反而增加中央與地方合作解決的問題。
花蓮已是觀光大縣,自一例一休後,觀光人潮更多,除了目前的鐵公路之外,恢復海上交通、擴大航空運量,都是應採取的可能方案。政府不思此途,只是回應、指責,甚至把責任推給老天爺,看在民眾眼裡,實在失望。
這次蘇花公路大塞車,「逃難車流」紅色車尾燈在南迴公路上形成一條蜿蜒的紅線,直到天亮才散去。這猶如火龍降臨的奇觀,其中有多少人民的怒火在燃燒,不難想像。花蓮人和觀光客都只是想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但政客的口水澆不熄人民之怒,也打通不了車陣。執政當家,就要拿出實際的辦法,不宜對爭議自添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