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觀園》書信的名稱

李正中 |2007.05.08
384觀看次
字級

 古代「書」和「信」有區別。「書」指信件;「信」是指使者。後來「書」和「信」不分,並且逐漸發展為單以「信」作為函札信件的專用詞。唐代詩人賈島〈寄韓潮州愈〉:「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可見書信已結成詞組了。

古代,書信由於用途和作者身分地位不同,而在用法上區分為「書」、「啟」、「箋」、「札」、「牘」、「簡」、「帖」等名類。

「書」分兩類:一種是向君王陳述意見的「上書」,如李斯的〈上秦始皇書〉,屬於奏議性質的一種;另一種是一般個人之間往來的函札,即書信,如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李白的〈與韓荊州書〉、白居易的〈與元微之書〉等。

「啟」和「箋」,都屬於奏議的一種,但不限於對君主,也可以對上官尊長及朋友之間。「啟」具有陳述的意思,以表示恭敬,如韓愈〈為分司郎官上鄭尚書相公啟〉。

「箋」在古代有特定的範圍,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為臣下對后妃太子諸王陳述之用,如楊修的〈答臨淄侯箋〉,《文選》有陳琳的〈答東阿王箋〉。至於信封封面書寫「啟」,是啟開之意,不屬書信名稱。

至於「札」、「牘」、「簡」、「帖」等名稱,最初是由於書寫的工具而得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