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福感寺 遺址重見天日

 |2017.06.07
1650觀看次
字級
出土的菩薩像。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經歷數月發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成都市中心實業街發現福感寺遺址,此前僅見於文獻資料,有千年歷史的益州(成都)名寺終於重現於世。目前發掘現場只是福感寺的一部分,但已發現了塔基、房址、水井、道路、溝渠等遺蹟,並出土逾千塊刻有《金剛經》等佛教經典的經板。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始建於兩晉、聲隆於盛唐的福感寺,受唐末戰亂的影響走向衰落,不僅湮沒於歷史煙雲,更讓後人幾無蹤可尋,由此在考古界留下一段公案——福感寺遺址,到底位於成都何地?

考古人員憑藉刻有「傳今福感寺」的經板,確認福感寺遺址所處地標——寬窄巷子旁,實業街原實業賓館處。報導指出,一千多塊出土的經板上,刻著佛教經典;一些篆刻文字上還殘留著的金粉,展現著往昔的肅然;栩栩如生的石刻造像,傳遞出僧侶的信念……地底下的實證,將文獻資料中的名寺逐步還原,一場歷時三十年的古寺尋蹤也就此落定。

據報導,成都市考古所副研究員易立、張雪芬,都是成都實業街工地的考古發掘領隊。他們對福感寺的了解,都來自文獻:福感寺從東晉延續到兩宋,一度是益州(成都)名寺,常有高僧駐留。唐代高僧道宣就在《集神州三寶感通錄》裡記載,成都時年常有旱澇,官家祈雨都要到此寺,「祈而有應,特有感徵」,寺廟因此得名「福感」。唐末宋初,戰亂波及,一度香火鼎盛的福感寺,逐漸衰落。

此次考古,發現了塔基、房址、水井、道路、溝渠等遺蹟。出土文物中,最為吸睛的可能要屬一千多塊石刻經板。經板上秀麗的楷書、行書字樣,出自《金剛經》、《妙法蓮華經》、《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等佛教經典。而多達五、六百塊的石刻造像殘件,則展示當時的寺廟文化。易立說,按照殘件還原,最高的可達四、五公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