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人生新機》拿布 拓展原住民手工藝品市場

 |2004.05.31
189觀看次
字級

《開拓人生新機》拿布 拓展原住民手工藝品市場


歷經七年摸索與衝刺 打開商品行銷通路 成為原民創業的典範


【本報淡水訊】布農族企業家拿布,七年來致力於原住民手工藝品的推廣,不但開拓原住民商品的行銷通路,也開創事業第二春,如今最大心願就是讓原住民的藝術之美可以在台北推廣。 


拿布漢名是謝文明,三十九歲,退伍後,建立屬於原住民本身的手工藝品行銷通路後,提供許多工作機會給原住民朋友,也與部落工作室合作,不斷因應市場流行,開發新的產品。


從小生長在高雄縣桃源鄉,拿布國中畢業後就讀軍校,展開十多年的軍旅生涯。


民國八十六年,拿布從少校副營長退伍後,靠著數十萬元的退休金,並向台北市政府原住民委員會貸款,以母親之名開設「瑪拉斯原住民藝品店」,投入原住民手工藝品的市場。


店內陳列了上千種純手工的原住民飾品,包括,刻有百步蛇的陶壼、青龍刀、琉璃珠等「排灣族三寶」,以及陶古文手鍊、石雕項鍊、貝殼花珍珠鍊、陶人手機吊飾等。


繡上原住民圖騰的服飾、手提袋,原住民全身裝扮一應俱全,不但年輕女孩愛不釋手,也吸引外國朋友佇足觀賞。


歷經七年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靠著自己衝刺,加上許多在軍中帶過的阿兵哥、屏東縣原住民文教協會理事康錦輝等人的協助,拿布不但在九份、烏來、台北車站等地開設分店,也成功打入機場、飯店、食品連鎖店的市場通路。


拿布成立台灣瑪拉斯公司,觸角深入各地觀光節活動、舞蹈表演、文化解說、舞台布置,成為許多原住民朋友在台北創業的典範。


拿布表示,原住民在以漢人為主的主流社會創業,面臨資金、人脈、社經地位相對弱勢等諸多條件限制,事業剛起步時並不順利,不但受限自己經驗不足,又碰上經濟不景氣,陸續轉戰頂好商圈、忠孝東路、八德路等地。直到捷運淡水線通車後,他選擇在淡水捷運站旁開店,生意才逐漸穩定。


他強調,在商場,平地人可以用馬拉松的速度前進,但「落後一、兩百年」的原住民,一定要用百米衝刺。


拿布說,原住民必須自我創新,提升文化,才能擺脫弱勢地位,開拓人生新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