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於六月一日宣布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激起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劇烈反彈。
巴黎協定歷經了二十年協商始獲致共識,簽署於二○一五年十二月,取代一九九五年簽訂之京都議定書,其目標是將全球均溫升溫幅度,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的攝氏兩度以內之目標,藉此降低氣候變遷的衝擊。
巴黎協定在二○一六年十一月生效,共一百九十五國加入,所有聯合國會員中,只有敘利亞及尼加拉瓜兩國未加入,美國退出將成為第三國。
美國為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前任總統歐巴馬政府曾允諾,把二○○五年至二○二五年間之減碳目標從百分之二十六提升至百分之二十八,並承諾撥款約九百○三億台幣協助開發中國家達減碳目標。
對川普之宣布,美國MIT科學暨全球變遷政策聯合計畫領導學者莫尼爾說:「我們當然不支持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計畫共同負責人芮里指出:「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地球可能會增加至少攝氏五度,那將會是場大災難。」
巴黎協定雖然沒有強制性,但幾乎是世界各國的共識,巴黎協定肯定綠色能源、低碳經濟與環境治理等觀念,不僅對於清潔能源產業的長期發展有利,且對減緩地球暖化及人類永續生存與發展也極有助益。
歐盟與中國大陸仍將積極支持,並表示如美國退出,歐盟與中國大陸將填補其遺留的真空。唯兩大國此項表示,應已展現誠意,但美國所遺留缺口之大,能否藉而填補?不無疑慮。
我國環保署李應元署長對外表示,現階段我國已制定溫室氣體減量法及管理法,關於減碳政策不受影響,政策目標方向不變。
我國已明訂二○五○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降至二○○五年排放水準百分之五十的長期目標,二○三○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降至二○○五年排放水準百分之二十的中期目標,並已依據母法訂定「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草案)」,預計在六月底提出。
由於地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是地球與人類共生的永續性問題,美國是常以世界領導者自居的大國,也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領導人本當高瞻遠矚,且負起該負的責任。
如今卻以履行競選承諾,或讓美國更偉大為由,置地球暖化與人類安危於不顧,不無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率性作為,且其將對地球造成重大危害,將會激起國際社會更大反彈。其是否能如李應元署長所說「美國會自我調節」?尚值觀察。
我國雖明確表示「現階段」政策目標不變,甚值欣慰。但原訂減碳之政策與目標,似有與核電政策相連結。
如今核四封存,核一、核二也將陸續退役,如要經濟持續發展不能缺電,又急著要非核家園,眼前想要大量以風力、太陽能發電來填補大缺口,幾乎不可能。
行政院在情非得已下,必然加大火力發電來填補,其排碳或將有增無減。未來如何配合政策,是否口惠而實不至?亦值注意。
從中道來看,主其事者應有無私無我、悲天憫人、民胞物與之胸襟與作為,一切決定不要偏私,必須有生命共同體觀,必須能前瞻宏觀、回歸真相、契合因緣情境,且能獲得平衡和諧、互利互惠與互利共贏為目標。
依此,川普總統之宣布應與中道有違;我國之宣示與作為是否合乎中道?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