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洞,是陝北特有的民居形式。窯洞大多依山而築,建造成本低廉,隔音、隔熱、保溫、冬暖夏涼,是居家首選。圖為山西磧口古鎮的民居。整個建築分三層窯洞,底層的屋頂就是上層的地面,依黃土山坡而建,毗鄰黃河。圖/資料照片
通天徹地無所不能
通幽洞微洞若觀火
逢場作戲隨順眾生
閉門造車出門合轍
閉關自守多有不便
雪上加霜禍不單行
雪中送炭濟人所需
頂天立地俯仰無愧
寒冬暖意
文/星雲大師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的一生,不會完全是春天,也不會完全是冬天。人生,一定有春夏秋冬的過程。
身體上,有強弱好壞,就如春夏秋冬;心靈上,有胸懷壯志,有意志消沉,也是春夏秋冬。人情的冷暖、世道的治亂,都是春夏秋冬。
國家的經濟,有時也會進入嚴冬;景氣低迷、百業蕭條,就是經濟的冬天。人的工作,也有順境逆境、得失榮辱,也是春夏秋冬。當一個人的心情陷入低潮,進入嚴冬的時候,要給他一些暖意,讓他振作。所謂「寒冬送暖」,能夠「雪中送炭」,自比「錦上添花」來得有意義。
幾十年來,台灣提倡一個令人感到驕傲的活動,就叫「冬令救濟」。到了寒冬,對於貧困人士,尤其路人遊子,給他一些茶飯、一盞路燈,讓夜歸的人及遊民們,能夠獲得一餐溫飽,就像寒冬裡的太陽,總能帶給人一股暖意。乃至平時對監獄裡的囚犯,給他鼓勵、教化,對於獨居老人,登門關懷、慰問,這都是寒冬裡的一股暖流。
人際間,只要彼此能像太陽一樣,溫暖對方、照耀對方,能像一把火一樣,熱熱的溶化對方,即使寒冬裡也有暖意。就如仙崖禪師教化吵架的夫妻說:「再厚的冰塊,太陽出來也會溶化;再生硬的飯菜,熊熊的火光也會煮熟。」
父母教育兒女,要以慈愛代替呵罵,就像仙崖禪師感化翻牆外出夜遊的弟子,他不怒,也不罵,只是殷殷叮嚀:「夜涼了,小心感冒,快回寮房睡吧!」一句溫言暖語,都能為寒冬增添暖意。
《禪林寶訓》說:「煦之嫗之,春夏之所以成長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熟也!」人要承受得起春風夏雨,也要受得住秋霜冬雪。所以對於世道炎涼、人情冷暖,儘管人家給我們的是嚴霜的寒意,但我們還是應該用笑臉待人,把暖意分享別人。
人生就像四季,任誰都難免有逢到冬天的時候;失業、破產、落第、失戀,都如人生的寒冬,要堅忍下去。一個能幹的人,不但無懼於人生的寒冬,反而能在寒冬裡堅定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的體魄,以待時機因緣。因為當春風吹起的時候,寒冬總會過去。
──摘自《迷悟之間》第八冊 p.183
【成語典故】
通天徹地
意指來去自如,通達無礙。亦作「徹天徹地」。
原文:明末清初‧鐵壁慧機禪師:「參禪不宜多事,只在專心一志。一口囓斷鐵釘,自然通天徹地。」
(《慶忠鐵壁機禪師語錄》卷五)
明‧顓愚觀衡禪師:「此段光明,無有窮盡。是則亙古亙今,徹天徹地,惟此一無盡大事因緣也。」
(《紫竹林顓愚衡和尚語錄》卷七)
通幽洞微
通曉細微而幽深的道理。
原文:宋‧靈芝元照律師《芝園集‧祥符寺通義大師塔銘》卷上:「百法五教,性相支離。旁求兼講,通幽洞微。」
逢場作戲
指隨順眾生,方便接引。後引申為臨場湊熱鬧,隨興應酬。
原文:唐‧五台隱峰禪師。一日辭馬祖道一禪師,馬祖曰:「甚處去?」隱峰曰:「石頭去。」馬祖曰:「石頭路滑。」隱峰曰:「竿木隨身,逢場作戲。」(《馬祖道一禪師語錄》)
﹝註﹞「石頭路滑」意指若與石頭希遷禪師談禪說道,可能會敗興而歸。
宋‧蘇軾〈南柯子〉︰「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閉門造車
1.只要按照規格,關起門來造車,出門也能合用,意指徹悟自心。
原文:唐‧五觀順支禪師:「若欲修行普賢行者,先窮真理,隨緣行行,即今行與古跡相應,如似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耳!」(《祖堂集》卷二十)
2.只憑主觀辦事,尋文解義,其結果則不切實際。
原文:宋‧朱熹《四書或問》卷五:「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雪上加霜
意指起心分辨,別求真實,彌增顛倒。後引申為禍患接連不斷,使傷害更嚴重;又增添新煩惱。
原文:唐‧伊禪師。大陽和尚(南嶽下二世)咄之,伊禪師退步而立。大陽曰:「汝只解瞻前,不解顧後。」伊曰:「雪上更加霜。」大陽曰:「彼此無便宜。」(《景德傳燈錄》卷八)
頂天立地
頭頂著天,腳立於地。形容氣勢豪邁,光明磊落。亦作「立地頂天」。
原文:宋‧道場法全禪師:「汝等諸人,箇箇頂天立地,肩橫楖栗,到處行腳,勘驗諸方,更來這裏覓箇甚麼?」
(《五燈會元》卷二十)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 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