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中文大學,開開會,見見朋友,心情常是輕鬆的;住雅禮賓館,面向吐露港淒迷夜色,遙想當年余光中先生在這裡的歲月,甚至更早,錢賓四、潘石禪等國學大老講學新亞的昔往之輝光。
而這一次,我是因公出差。想到去年十月在南京大學,談成兩校圖書館的館際合作;我因此在獲得中央大學周惠文館長的委託授權後,向接待我的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提出訪問他們學校圖書館的意願。
我的請求很快得到回應,並有了妥善的安排。為了增進理解,我在赴港前幾天多次上中文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瀏覽,見識了知識之豐美,以及傳統之深厚,彷彿天地之間一切人文之化成皆在其中,包括珍貴的文史善本、一個又一個別具特色的捐贈及醫學、建築、法律、香港研究等等特藏,你很難把它和長期被殖民而且刻意被營造成世界性城市的香港聯結在一塊;但深入去了解,卻分明可以發現,那其實是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鎖國以後慢慢發展起來的,背後有香港及海外華人之於中華文化的憐惜與孺慕,想來令人動容。
我在約定的時間抵達田家炳樓七樓,署理館務的副館長黃潘明珠女士已在會議室等候。先前和瑋鑾教授談起此事時,她已說到副館長性情篤實,特有工作之熱忱,這也正是她之所以把一生珍藏毫無保留捐贈出來的原因;並且,她已經在電話中告知我的來意了。
館際合作原本就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想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黃潘女士接下我帶來的協議書草案時,隸屬於大學圖書館系統的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主任馬輝洪先生搬了一疊書進來,在桌上攤開時讓我吃驚,那原來全是我的書,總共九本,包括我出版已近三十年的第一本書《一曲琵琶說到今》(一九七八),以及被視為新銳批評家代表作的《詩的詮釋》和《寂寞之旅》(一九八二),他們希望我以作者身分當場簽名。這是何等特異的經驗,我自己擔任過圖書館館長,從沒想到館藏中的作者簽名書,其實更加珍貴。
輝洪先生是舊識,在短短時間之內,他引我參觀了善本書庫、海外華人特藏、香港研究資料、高行健特藏等,都使我眼睛為之一亮,心裡想著自己曾經服務過的圖書館,可以改善、加強的地方還很多。
中文大學的圖書館稱「大學圖書館系統」,是在新亞、崇基、聯合三書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下轄大學圖書館、三個書院的圖書館以及法律圖書館、李炳醫學圖書館、建築學圖書館,各有館舍、各具特色;我心想,下回再來時一定要去看看,特別是以錢穆先生命名的新亞書院圖書館。
(香港紀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