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比一比 花小錢治病 保險不保險?

文/張茗喧、曹宇帆、戴雅真 |2017.05.28
2194觀看次
字級
台灣健保醫療資源遭濫用,不少人拿藥卻不吃。 圖/張茗喧
美國政府的醫療保險不含眼科與牙科,這兩科得另外投保。圖為美國俄亥俄州一間牙科診所的牙醫與助理正在為一名男孩診治。圖/美聯社
英國人小感冒小病痛,家庭醫師並不會開藥,而是會叫患者回家休息,也因此,習慣先上藥店買藥。圖/戴雅真
英國NHS面臨許多醫療體制問題。圖為2016年2月10日大批NHS初級醫師因待遇和工作條件,在倫敦聖湯瑪士醫院前舉牌抗議。圖/美聯社

文/張茗喧、曹宇帆、戴雅真

台灣健保好用遭濫用 三代以戶計費多退少補

全民健保是台灣的驕傲,多年來獲得世界多國讚譽,從最早的一代健保到二代健保,民眾保險涵蓋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醫療機構特約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去年更取消欠費鎖卡的制度,民眾不再因貧窮無法就醫,但同時也衍生出醫療資源濫用等爭議。

一代健保好用遭濫用

二代增補充保費強化公平

台灣還沒實施全民健保以前,只有公、勞、漁、農四大保險,有近百分之四十民眾沒有醫療保險,直到一九九五年成立中央健康保險局(中央健保署),台灣健保制度由此展開,最初根據職業別實施不同費率,由健保署統籌規畫及收費,等醫療院所提供醫療服務後,再向健保署申請給付。

全民健保屬於社會保險,其主要精神就是「公平」,只要持健保卡到醫療院所就醫,都能同享相同的醫療服務。不過,也正因健保便宜、便利,不必要的就醫及藥品過度利用等問題也讓醫療費用快速成長,相較於一九九六年,二○○二年的保費收入僅增加百分之二十八點四,但醫療給付卻暴增至百分之四十九點五,財務赤字危機,加上人口老化及新醫療科技的引進,使健保財務更加惡化。

為此,政府自二○○一年啟動健保改革,總算在二○一三年元旦實施「二代健保」,先將政府應負擔保險費比率從百分之三十四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六,並整合負責收入面的健保監理會及負責支出面的健保費協會,建立收支連動,維持財務平衡。

二代健保一改過去變成以薪資所得作為健保費率依據,並且增設「補充保費」制度,超額獎金、兼差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利息、租金等六大收入通通列入計費標準,以增公平性。

二代健保仍有破產危機

三代多退少補盼永續

為防醫療浪費,也實施總額支付制度,健保署不再全額給付醫療院所的醫療支出費用,而是事前規畫當年醫療支出總額,各醫療院所申請後,若申請總額低於額度則全額給付,若高於原訂總額則按比例打折給付。

台灣的健保屬於單一保險人制度,幾乎所有人都能享受基本的醫療保障。此外,健保醫療給付不論癌症、罕見疾病、精神疾病、洗腎患者、慢性病等治療都涵蓋其中,加上健保獨占市場,與醫療院所、藥廠論及醫療服務及藥費時有議價優勢,以降低醫療支出,而且民眾可自由選擇就醫場所。

然而,醫療自由帶來的資源浪費,並未隨著二代健保上路而改善,反而成為可能拖垮健保的致命問題,不少人會有「不用白不用」的心態,不僅很多民眾拿藥卻不吃,年年都會發現看病次數超過數百次的「看病王」。

立意良好的健保總額制度,也在資源濫用情況下,使得申報總額年年超過原規畫總額,即當年總額若為四千億元,申報總額卻高達五千億點四,每點僅支付零點八元,等同打八折,點燃醫界怒火,不斷疾呼應回歸一點一元。

即便點值尚未回歸一點一元,二代健保破產危機卻迫在眉睫,健保署統計,二代健保今年起將出現單年收支虧損,雖有二千三百多億元安全準備金,但也僅能讓健保撐到二○二○年不調漲保費。

前衛福部長林奏延在卸任前夕,首度拋出「三代健保」震撼彈,強調三代健保規畫列車已經開動,年底前就會提出二代健保總檢討報告,預計將採「家戶總所得」制,即每月仍依薪水扣健保費,年底再將家戶當年包括利息、股利、兼差等所有收入結算健保費,多退少補,讓健保得以永續經營。

英國70年國家健保 NHS效率低問題多

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是英國在一九四八年上路的公費醫療服務,是全世界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單一出資醫療體系,原則是對公民全部一視同仁,包括看診、動手術、住院、生產費用全數由稅金埋單。

老牌健保效率差

高齡化面臨預算吃緊

英國幾乎所有醫護人員都屬於NHS體制,約有一百七十萬人在NHS體制下工作,是全球第五大單位,僅次於美國國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美國連鎖超市沃爾瑪,以及麥當勞。

在二○一五到一六年度,NHS淨支出一千一百七十二點二十九億英鎊(約新台幣四點五兆),預估至二○一六到一七年度還會成長至一千二百零六點十一億英鎊(約新台幣四點七兆)。

包括醫療服務、健康檢查等等,英國人均醫療預算從二○一○到一五年逐年成長。在二○一五到一六財政年度,NHS淨虧損為十八點五十一億英鎊(約新台幣七百二十四億元)。政府出錢,看病免費,醫護人員眾多,看似完美的醫療服務體系,實際上,因為患者權益、醫護待遇,以及財政預算等問題,NHS爭議不斷。

在英國看病,首先得向登記的家醫診所預約,再由家庭醫師(GP)決定患者是否需要轉診大醫院。若是一般小感冒,家庭醫師並不會開藥,而是會叫患者回家休息,也因此,英國人有小病痛,習慣先上藥店買藥。若需要轉診大醫院,又得是一段漫長等待。

根據NHS規定,需要日常護理的病患,例如要換膝關節或髖關節,需要在十八周內轉診開刀。但目前有三百七十萬名病患在排隊,相較二○一二年增加百分之四十四,其中等待超過十八周的病患超過三十五萬人。智庫King’s Fund專家莫瑞對此悲觀,認為排隊名單只會愈來愈長。

在NHS制度建立時,英國人的平均壽命比現在少十三年,而高齡者耗費的醫療資源較多。此外,現代人罹患的都是慢性病,無一不需要大量醫療資源,需要照護大於醫治。

然而,英國政府花費在NHS的預算成長幅度卻在縮減。從一九四八年以來,NHS每年預算成長幅度都在百分之四左右,在工黨執政年代甚至逼近百分之七。但自二○一○年起,成長幅度卻一下子跌到百分之一。

癌症存活低於歐盟均數

醫療體制問題多

在歐盟國家當中,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花費在醫療的比例,比不上瑞典、法國、德國,甚至還低於平均值。連每個人能分到的病床數、醫師人數與護士人數,也遠遠落後歐盟國家,英國醫療體制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緊縮狀態。

去年十二月,英國《星期泰晤士報》知名美食旅遊評論家吉爾(AA Gill)在發現罹患癌症後,短短三周即病逝。他在遺作中控訴NHS拒絕提供他可以延續生命的治療,因為這項最先進的免疫療法太貴,一年要十萬英鎊(約新台幣三百八十萬元)。

根據研究,英國的癌症存活率在西歐國家當中最低,主因是早期發現的機率太低,約有五分之一病患要等到被送往急診室才知道罹癌。確診後存活超過五年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點二,相較下,存活機率最高的瑞典是百分之六十四點七。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癌症存活率都比英國高。

病中的吉爾向他的醫師提出疑問:「英國有這麼多醫院,我們教導來自世界各國的醫師,我們贏得諾貝爾獎的人比法國來得多,為什麼我們的癌症治不好?」他的醫師回答:「因為我們的醫療體制。」

美國人生病是奢侈行為 歐記健保也救不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美國人消費每支出六美元就有一美元給了醫療,如此花大錢看醫生之後,統計顯示,二○一三年各國人均壽命排行,台灣第二十九、美國第三十三。

學醫成本高就業撈回本

導致就醫費用低不了

資本主義的美國標榜政府維持小而美、少干預並鼓勵民間主導發展,卻也導致任何事業,包括民生必需的油、電、水,甚至醫療保險,都成了買賣的商品。

這是發生在周遭友人的親身經歷。他的老婆到醫院生產,出院之後先收到一筆一萬多美元的醫療費,沒多久又收到另筆一萬多美元的請款通知,合計近三萬美元,仔細詢問才知道,在美國醫院與醫生是分開收費的。

經過保險公司出面與醫院斡旋,最後還是得付一萬多美元。常聽美國人開玩笑說,在美國生病是奢侈行為,沒有錢連生病都甭想。此外,美國的醫療保險眼科與牙科得另外投保,如果沒保,日後眼、牙有疾得求診,當然就是全額自付了。

所以,到底美國醫療保險出了什麼問題?這得從「共犯結構」的角度來解釋,美國的知名大學校長年薪動輒百萬美元,師資的聘用也是所費不貲,連帶最耗成本的醫學院收費當然十分可觀,學生多半也是申請貸款就學。

申請貸款就是畢業出校門,新人生就從背債開始;打算自己開診所,勢必得再貸款張羅,若學貸加上開診所的創業貸款,目標二十年還完,則每年本息合計要償付六或七萬美元不等,如此一來,便造成醫療保險費用降不下來的主因之一。

歐記健保保費高

富人不願保窮人保不起

或許有人會問,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不是開辦了,類似全民受惠理念的歐記健保嗎?因歐記健保保費占薪資的百分之九點五,這對一般高收入而言無足輕重,但對一小時只賺十元的勞工等中下階層而言,仍是一筆可觀支出,況且多了歐記健保支出,原本的各項稅賦也沒減少。

再者,美國《衛生事務》期刊曾試算,若是年收入六萬美元(約新台幣一百八十萬元)的家庭,就算有政府補助,若每年花四千九百八十美元購買歐記健保第二級,也就是含五千美元自付額的「銀方案」,得先支付九千九百八十美元,相當於年收入的百分之十七,才能使用。因此,歐記健保在美國是有錢人不願意保,但窮苦人的負擔更重了。

據《紐約時報》報導,估計今年美國各家醫療保險公司,將大幅調漲歐記健保的保費,平均漲幅達百分之二十四,這使得美國進一步落入貧富差距更明顯、社會階層更分裂的惡性循環,讓「貧窮」在美國將成為「世襲」的預言,恐怕將要成真。

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弊端與病端叢生如癌症末期,已是積重難返,在太平洋彼端享受全民健保便利的台灣人,應當要知福惜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