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伴就有動力,如果是媽媽團體一起運動,長久下來,會變得不是為運動而運動,而是社交活動,會有參加的動力。圖/杜建重
【本報宜蘭訊】後天就是母親節,大家都希望媽媽能多運動,才能健康又長壽,不過,卻常見有些媽媽不愛運動!宜蘭縣羅東聖母醫院復健專科醫師林軒慧說,媽媽不愛運動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太忙、沒人陪伴、體力不好;假如要運動,不要設定達不到的目標,也不要限縮運動項目,一定要做什麼,且要漸進式。
林軒慧分析,三、四十歲的女性正忙,帶小孩、做家事、照顧上一代,由於社交圈窄小,較難找到人陪她去運動,沒人陪就懶得去;還有很多媽媽自認沒體力,或身體肥胖走兩步就覺得累,都讓她們不愛運動。另外,有的媽媽有尿失禁問題,害怕身體大動作,讓她們對運動卻步。
最好健康禮
幫媽媽做家事
林軒慧說,太久不運動,心肺功能會變差,在心臟收縮率減低、心跳變快下,亟需透過運動增強與改善。媽媽如果整天做家事,忙到精疲力竭,說再多如何運動的話都沒用,送媽媽最好的運動健康禮就是「分攤她的家事」,讓她有時間去運動、陪她去運動!
林軒慧說,通常要運動的人一開始都是從社區健走開始,慢慢地,心肺能力會受刺激,疲累感減輕,再去做別的運動。而不是一開始就跑去健身房報名,也沒想說自己心肺功能也不好,一動就受不了,挫折感很重。
肥胖的人最怕膝蓋壞掉,怎麼動不傷膝?「游泳!」林軒慧說,臨床上遇過這樣的病人,因聽人說慢跑很好,就跟人去跑個五公里,但可能四十歲以前都沒有運動,結果就是膝蓋痛到去門診報到。因為跑步對膝蓋軟骨的撞擊特別多,尤其是體重重的人。慢慢走或游泳,膝蓋是滾動的,對軟骨不會那麼傷,建議從最輕量級的運動開始,才不會造成膝蓋傷害。
另外,騎腳踏車也可以,上半身坐著,膝蓋受力不那麼大。但要騎休閒式的,不要是公路競速或爬山,和所有運動都一樣,不要一開始就過重。
如何讓媽媽愛上運動?「要有家人的陪伴!」復健部技術主任李繼元說,媽媽常因沒有伴導致沒運動,如果有家人或朋友陪伴,即使是踏青,有伴就有動力,如果是社區媽媽團體一起,有參加動力,長久下來,會變得不是為運動而運動,而是社交活動,比較有持續力。
老人做重訓
有助心肺能力
林軒慧說,人過了一定年紀肌力就會變少,是不可逆的。但要留住肌力,除平常的活動外,建議平時沒運動或運動就喘的,一開始從輕量級開始,最後再做重量訓練。國外研究發現,老人做重量訓練,對血糖、血壓、心肺能力都有幫助。
林軒慧說,重量訓練不見得要去健身房,可以在家裡舉水瓶。劉宏元說,重量訓練舉太輕練不出來,要有感,可用公斤數檢測,如五公斤舉十次,換十公斤舉幾次,可以自己練,但要視自己狀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