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
四年多前,在因緣際會下,有機會在佛光山星雲大師所創辦的大學之一,南華大學,服務,的確是終身之榮幸。在這裡有很多的機緣可以向大師請教,聆聽他的開示;在這個體系,有很多的機會能夠到世界各國各個道場參觀,並參加各種活動,讓自己受益不少,也增廣自己的見聞;在追隨大師的過程中,目睹到了友邦國家元首或領導人員親自向他請益,也親自見習到他對一些疑難問題的圓融排解。
大師出口成章,記性特好有如電腦般之記憶體,人、事、物、以及相關來龍去脈均能一一述說。每次見面,猶如彌勒佛般的笑容,給人歡喜。在他的開示中,每次均能利用一些故事讓人瞭解佛法不會那麼艱深生硬,令人如沐春風,給學習者很大信心,鼓舞及希望。
大師以一個貧僧,未曾受過完整的教育,在世界卻創設了五所大學,三所中小學,二十所佛教學院,承辦了二十間社區大學,三十餘所幼稚園、托兒所;在偏鄉教育啟動了五十部雲水書車,行動圖書館。也在全球創設了二十二所佛光緣美術館、上千個讀書會,百餘個協會,並且設立了人間福報及人間衛視宣導正法,教化人心。
大師以一個弘揚佛法為職志的出家眾,何以能夠影響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我們很高興此次佛光山能夠把星雲大師的三百六十五冊著述中有系統的依序整理,分成十二大類,包括經義、人間佛教論叢、教科書,講演、文叢、傳記、書信、日記、佛光山系列、佛光山行事圖影、書法、附錄等,以供有心研究經典,及有欲師法大師旅程的人士學習。
最近美國戴維霍金斯博士/醫生(Dr. David Hawkins)經過實驗百萬人次後發現:人的意念震動頻率可以分為一至一千間,凡有負向思考的人,均低於兩百,相反的,如一個人的心念愈慈悲愈善良,利他無私無我,能量愈高,振動頻率愈大。正能量愈高的人,出現會場,氣氛會愈好,因為他的磁場會帶動美好和感動氣氛。歷次追隨大師均能深刻體驗箇中情景,令人無不感動。
大師為了教化人心,扭轉社會風氣,特別提倡「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及「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不但易記,易懂,更沒有宗教,種族,國家,文化之區別。
「行為,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態度,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深度與廣度」但唯有靠實踐才有力量,因此大師希望大眾透過身口意的具體實踐做有益人間的好事,說令人受用的好語,常懷祝福別人的好心,讓「善種子」在心中開花結果,大師有感於社會的倫理道德有待提升,自二○一一年起大力推動,尤其是「三好校園實踐學校」的選拔,由教育著手,形塑和諧的校園文化,強化品德教育,增進師生關係,如今不只台灣在推動,更是普及到全球五大洲。
大師有感於一般人講話,常常令人感到挫折,讓人喪失信心,希望大眾在待人處事方面,多給予慈悲愛語,以增加他人信心及增加自己的人緣;大師希望把歡喜布滿人間,推廣心意布施,微笑布施,以給人歡喜;為讓人生活有希望,工作無障礙,大師處處以身作則,並以佛光山為典範,讓環境布置,隱含教育功能,給人方便及希望。
「給」看似利他實則利己。只要大眾常存慈悲之心,處處與人為善,時時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人一點因緣,給人一點微笑,就能讓人民的心形成一座美好的橋梁,讓人我溝通無障礙。
透過「三好」的推廣實踐,讓社會更美好,透過「給」的實踐,讓人生活中充滿了歡喜與希望,大師以其一身言行,做到「捨」與「給」無私無我的奉獻,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事業。但願晚輩的我們,能夠在大師的學思歷程中得到生活修行的啟發與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