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太陽能人型驅鳥器」,不僅環保節能、又省人力。圖/尤聰光
【本報台東訊】先民在農耕時,為了不讓辛苦種植的作物被鳥類提早收成,總在田間樹立稻草人威嚇驅趕,隨著時代進步,稻草人也有了不同的形象和更強大的功能。台東區農改場研發「太陽能人型驅鳥器」,這款機器人經實驗三年,好比讓稻草人配備先進武器,驅鳥效果好,作物收成比一般農田多九成,環保節能又省力。
眼看到了小米熟成期,台東南迴原鄉族人又要和愛吃小米的鳥群抗戰,這款驅鳥機器人利用太陽能板發電,驅動機械手臂,搖動綁著鐵片的導線發出聲響,模擬農民趕鳥,效果顯著。
農改場副研究員陳振義指出,同一塊田雇用人力驅鳥,工資約三萬多元,用機器人代勞,趕鳥效果比把整座田圍網或用人工驅趕成本更低,省時省錢。以往小米田沒有鳥害防治措施,近五成會遭鳥群吃掉,有了驅鳥機器人,收成可達九成,機器人一部造價約三萬元,能趕走約一公頃小米田的鳥群,很划得來,而且全年無休,提供農民更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