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做,老人又一個個退休…… 農業缺工 機器人神救援

 |2017.05.06
3211觀看次
字級
美國華盛頓州蘋果可能得靠機器人幫忙摘。圖/美聯社
採蘋果
採草莓

【本報綜合報導】機器人工業愈來愈發達,智慧機器人更是來勢洶洶,人類許多重複性的工作可能被取代,雖然這樣的發展令大家憂心,卻為農業嚴重缺工問題帶來曙光。

華盛頓州生產的好幾種水果,包括蘋果等都是全美第一,州內各處廣袤果園每年需要數千工人採摘水果,其中不少人其實是「非法工作者」;這套行之已久的辦法可能終將改變,因為至少已有兩家公司積極推廣機器人採收水果。

機器人不知疲倦,一天能夠工作二十四小時,而且不會罷工、要求加薪;以色列公司「鮮果機器人」創辦人柯柏說,「採果工愈來愈難找,年輕人不做,老人又一個個退休。」該公司和加州的「豐收機器人」希望機器人兩年內上工。

農業有相當大部分已機械化,諸如小麥、玉米、綠豆、番茄,比較脆弱的商品如蘋果、草莓、鮮食葡萄和萵苣,仍用手採,但情況漸漸改變。

「鮮果機器人」少則四臂,多則十二臂,每臂各有三個指爪,從枝幹摘果,每小時最多能摘一萬個蘋果;「豐收機器人」則使用真空方式從樹上吸採蘋果。

室內農場 產量驚人

此外,據《衛報》報導,日本業者Spread正計畫建造機器人室內農場,由機器人承擔幾乎所有工作,並使生菜日產量從二點一萬棵提高到五萬棵,目標在五年內將日產量提高到五十萬棵。

就算是嬌嫩的草莓也能「手到擒來」,日本另一家公司Shibuya Seiki與國家農業和食品研究組織開發的機器人,能夠以每八秒一個的速度採摘草莓。而松下開發的採番茄機器人,配備鏡頭和圖像傳感器,可在不傷害作物的前提下,以每二十秒一個的速度作業,並在採摘前探測其是否成熟。

就連需要陽光和土壤的傳統釀酒業,也逐步邁向自動化。釀酒商多年來都使用無人機檢查葡萄園,透過高畫素鏡頭和感應器評估作物和土壤狀況。法國勃根地地區勞力短缺,也促使米拉特(Christophe Millot)發明修剪葡萄樹枝機器人。

草莓葡萄 一樣搞定

這部四輪機器人有六個鏡頭和兩支機械手臂,由一部平板電腦控制,每五秒可修剪一次藤蔓,並具持續學習能力,可一併修剪葡萄藤周遭的雜草。

專家說,大型農場可能率先購置機器人,但機器人收成真正普及,可能要數十年。「華盛頓果農聯盟」說,未來十到二十年,有些果農可能用機器人來補充採果工,至於機器人能不能普及,要看它們可不可靠,以及成本划不划算。

隨著農業走向自動化,不久後的未來,所有耕作、播種、照顧和收成的角色,可以完全由一群陸空合作、日夜無休的自動機器來擔當,就連自駕技術,也將出現在農地上。

很多時候,和人類的想像相比,技術的發展總顯得緩慢而遲滯,不過就像蒸汽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樣,一些技術手段一旦成熟,將在極短的時間內徹底取代舊的生產方式,產生讓當代人無法想像的進步。所以,五年、十年後的人工智慧會變成什麼樣,讓人期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