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就職一周年前夕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希望向美國爭取購買F-35短場暨垂直起降戰機,保障我方防衛能力。
由於近年來對岸共軍大量部署中短程彈道飛彈,根據我國軍方兵棋推演結果,台灣西岸各空軍基地跑道,必成為共軍首波攻擊癱瘓對象,因此可遂行短場暨垂直起降的F-35戰機,成為我空軍首選。
即將登場的國軍年度大戲漢光演習,電腦兵棋推演,把F-35列入推演對象,蔡政府渴望購買這款先進戰機程度可見一斑。但F-35系列包括其原產國三款機型在內,至少已有十一國已下單採購,縱使美方同意出售,我國拿到第一架可能至少是十年後的事。
撇開美國是否同意出售不論,光以F-35B型論,其垂直起降舉升風扇由英國研製,一旦我方要取得F-35B,必須面對美國和英國兩國都得同意,而複雜國際政治變數,也會影響往後F-35B機隊的保養與維修。
中央政府累計國債已達五兆六千五百八十七億元,平均每人國債負擔二十四萬元,比去年底增加六千元。經濟景氣不佳、消費意願低落、人口結構老化、兵源短缺的台灣來說,單位成本超過一億二千二百美元的F-35戰機軍購案,將是不可承受之重。
蔡政府似乎仍以傳統的戰鬥機對決掛帥,傳統對稱式思惟因應制空權爭奪,與不對稱作戰精髓背道而馳。再者,以F-35高昂的造價與地勤投資的沉澱成本論,更會對已經有限的國防預算分配,造成資源排擠效應。
況且空軍正在執行F-16A B機隊的軟硬體次系統性能升級案,與新高教機國造案,國防部和空軍還有人力與經費購買F-35嗎?蔡總統先前信誓旦旦的國機國造和國艦國造政策支票,要不要兌現?
文昌明(台北市/航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