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好神奇!」有「角力美少女」之稱的陳玟陵,是台灣首位登上奧運殿堂的女子角力選手。去年里約奧運出發前八天,她因重訓做得太急太快,不慎造成急性下背痛,痛到無法走路,因憂心禁藥問題,不敢使用止痛藥。幸好中醫師及時利用針灸及整復治療,讓她在半小時內恢復行動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任何宗融說,當時陳疼痛指數達八,無法彎腰及走路,他在陳的腰部及腳部進行針灸治療,約半小時後陳就說「不痛了、只剩痠痠的感覺」,疼痛指數降至三。他再替陳整復筋骨,讓陳骨頭歸位、舒緩症狀,「無痛」參賽。
為什麼針灸可止痛?何宗融解釋,針灸能刺激腦內啡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具止痛效果,臨床研究證實,可有效對周邊神經及中樞神經予以止痛。
何宗融說,儘管目前臨床對疼痛的治療,仍以西醫為主,但據中醫理論及現代科學研究,針灸治療也可是患者的選擇之一。世界衛生組織也於一九九六年,通過六十四種針灸適應症,其中大部分與疼痛相關。況且針灸不只能止痛,還有鬆解受傷肌肉組織、消除水腫等療效。
何宗融指出,中醫的針灸、拔罐、推拿、整復、放血、電療等,可在短時間內舒緩急性症狀,填補治療空窗期。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說,運動選手的受傷型態,最常見為肌肉拉傷、肌腱炎及關節扭傷,大部分會合併二種以上,而中醫治療運動傷害原則為「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先解決急性問題,再治療累積性運動傷害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