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
曼谷王朝的素泰寺與王孫寺(7-6)
圖/梁國興
文/梁國興
素泰寺是一等國家寺院(圖❶),建於一八○七年,在拉瑪一世在位時開始興建,到拉瑪三世在位的一八四七年才完工。素泰寺被長約九百四十九公尺的圍牆包圍,因優美的屋頂輪廓線、巨大的佛像、華麗的壁畫和巨大的鞦韆(圖❷)而知名。
紅色鞦韆是從早期印度教遺址流傳下來的。相傳在一七八四年,當時的泰皇拉瑪一世下令修建此紅色鞦韆,為溼婆神祭典所使用。盪鞦韆祭典的危險度太大,加上二十一公尺的鞦韆架曾被雷擊而損毀,最後被拉瑪七世下令禁止使用,現在只留下空蕩蕩的紅色架子(圖❸)。
寺內供奉從素可泰府運來的十三世紀青銅佛像,高達二十六英尺,金光閃閃、金碧輝煌(圖❹),於兩百多年前在五世皇在位時期,請至曼谷蘇泰寺供奉。寺廟內華麗的壁畫可達二五六五平方公尺,於拉瑪二世時期開始繪製,是泰國面積最大、最重要的壁畫。廟內的壁畫不同於傳統的壁畫,很明顯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影響,畫面錯綜複雜,五彩斑斕。
素泰寺主要的景點,包括擺一座放著許多鍍金佛像的長廊(圖❺)。
王孫寺(圖❻)建於拉瑪三世統治期間,是一座擁有三十七個尖頂環繞的雄偉建築。這種尖塔式佛塔在佛教歷史上僅有三例,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保留下來的尖塔式寺院。王孫寺和其他寺廟建築的金碧輝煌不同,寺廟的塔尖建築為黑色,比較獨特(圖❼),其設計受到印度和斯里蘭卡寺廟的影響。
王孫寺高三十六公尺,支撐著三十七座金屬塔,代表三十七道品,為四聖諦、中道諦的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內容,是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