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嘉雯
「釵黛合一」的觀點,自脂硯齋提出以來,已成為紅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環節。《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回前總批云:「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是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究竟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如何?曹雪芹的原稿已經軼失,我們無法得知全貌;然而對於第四十二回如何寫作而「使二人合二為一」,此處我們卻可以做一番剖析。
話說劉姥姥逛當日在大觀園與大家行酒令時,林黛玉曾失了檢點,信口說出《牡丹亭》、《西廂記》的句子來。寶釵因此訓誡黛玉道:「妳跪下,我要審妳……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麼?妳只實說便罷。」林黛玉立刻反駁道:「我何曾說什麼?妳不過要捏我的錯兒罷了。妳倒說出來我聽聽。」寶釵笑道:「妳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妳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哪裡來的。」
釵、黛二人彼此心存芥蒂,由來已久。自寶釵進賈府後,作者在第五回寫道:人人見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便認定黛玉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像黛玉那樣孤高自詡、目無下塵,於是小丫頭們多喜歡與寶釵玩,令黛玉心中抑鬱不忿。及至小說第二十七回,因大觀園蜂腰橋一帶遊廊曲橋環繞著雕鏤的滴翠亭,那紙糊的窗格子包裹著一樁風流密事,無意間被寶釵偷聽了去,卻又隨機應變,將毫不知情的林黛玉拖下水,亦可見寶釵潛意識裡,已將黛玉視為眼中釘。於是第四十二回起始,兩人的對話便未免針鋒相對,而寶釵也確實捏著了黛玉的錯處。
然而她們兩人後續的對話,卻漸漸地取得互相的體貼、諒解。原來黛玉一想,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妳教給我,再不說了。」寶釵笑道:「我也不知道,聽妳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妳。」黛玉道:「好姐姐,妳別說與別人,我以後再不說了。」此時兩人已經在對話的過程中,將場面和緩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