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消基會去年受消費者委託檢驗一百一十七件中藥,有八件都被驗出含有西藥,已屬違藥。另外,還有二件中藥含重金屬汞,含量超出標準值三十三倍;不合格中藥大多來路不明,都來自親友贈送、託人購買等,長期服用恐有風險。
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表示,去年被驗出含有西藥的中藥,大多宣稱可治療「糖尿病」,被驗出西藥以利尿劑、解熱鎮痛劑、消炎鎮痛劑等最多,因非專業醫事人員配置藥量,服用恐有風險。
且依據藥事法,中藥參入西藥已構成「違藥」,販賣、供應者違反刑法,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萬以下罰金。不過,游開雄提醒,在中國大陸並未禁止中藥可摻入西藥,此次不合格中藥有一件就來自中國大陸,民眾選購須特別留意。
另外,去年度還有二件宣稱治療小兒驚風、防止血管硬化的中藥,被驗出汞含量一千ppm以上,超出中藥重金屬含量標準值三十ppm,若長期服用,可能導致慢性中毒。二件中藥也已經構成藥事法規範,中藥含重金屬過量屬「劣藥」,販售、供應者可處三萬以上二千萬以下罰鍰。消基會提醒被驗出不合格中藥全都來源不明,民眾,若要服用中藥,應選擇國內醫療院所、藥商藥局,由專業醫師人員配置、把關,才不至於危害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