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維尼老師
古人常說光陰似箭,更喜歡將時間比喻成東逝水,因為時間一去不回頭,失去了就回不來了。為了珍惜時間、確實掌握時間,人們發明了各種東西來計時。古老的年代,有日晷、沙漏等計時工具;後來又有了更精準的時鐘、手錶。現在,幾乎人人一支手機,一看就知道時間,非常的便利!
假設有一天,一個探險家到一個蠻荒之處探險,沒有任何計時工具,但是該地的部落製作一種手工繩子,這種繩子粗細不均勻,如果點火燒,有時燒得快,有時燒得慢,速度不均,不過平均燒完一條這樣的繩子剛好一小時。
現在這位探險家希望利用燒繩子的方式來計時,請幫他想想:一、要怎樣測出半小時?二、如果現在有很多條這樣的繩子,要怎樣測出四十五分鐘?
解答:
這個問題挺傷腦筋的,如果是粗細均勻的繩子,既然一條可燒一小時,那麼只要截一半,燒半條剛好就是半小時。問題是,這種繩子燃燒的速度不均,所以不能直接取長度的一半,那怎麼辦呢?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句俗話:蠟燭兩頭燒?既然一條繩子可以燒一小時,那我們就可以兩頭同時點火,兩邊一起燒,這樣就不必管哪邊燒得快,哪邊燒得慢,反正雙倍火力,原來可燒一小時的繩子,自然剛好半小時就燒完了,這樣不就計出半小時了!
好,再想想第二個問題,要怎樣測出四十五分鐘呢?其實有了上一題的經驗,這一題就應該不難了。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怎樣將原本時間減半的方法了─兩頭燒,而四十五分鐘是半小時再加上十五分鐘;十五分鐘又是半小時的一半,所以答案就要揭曉了!
想通了嗎?方法很簡單,我們拿出兩條繩子,一條兩頭燒,另一條只燒一頭,等第一條燒完,剛好過了半小時,這時第二條只剩半小時的量,此時趕緊把第二條的另一頭也點燃,燒完又過了十五分鐘,合起來剛好四十五分鐘,你答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