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發現 河北曲陽石佛來台 人間社記者文桂梅大樹報導 |2017.03.26 語音朗讀 37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菩薩立像(北齊,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圖/佛館提供 思惟菩薩三尊像正面(北齊天保元年,滿城李信捐獻)。圖/佛館提供 觀世音菩薩立像拓片(東魏元象二年,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圖/佛館提供 「佛‧緣—河北曲陽白石佛教造像藝術展暨學術研討會」開幕,與會貴賓及大眾合影,前排右起佛館館長如常法師、 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潘亮文。 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人間社記者文桂梅大樹報導】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河北博物院主辦的「佛.緣—河北曲陽白石佛教造像藝術展暨學術研討會」,昨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二樓隆重開幕。 與會貴賓有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潘亮文等,和來自大陸、台灣、日本多位學者和藝術家熱情參與。 如常法師感謝與會貴賓、兩岸學者和藝術家的支持和參與,因著特殊的佛緣,佛陀紀念館舉辦了二○一二年「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二○一四年「七寶瑞光」四川萬佛寺佛像展覽及二○一五年河北博物院金身合壁的北齊佛首,很榮幸佛教三大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能在佛陀紀念館展出。 特殊佛緣 開啟文化交流 如常法師表示此藝術展特別的是,因星雲大師將北齊佛首無償捐贈河北博物院永久收藏的因緣,而促成在台灣首度舉辦學術研討會,且有八十一件佛教文物在佛陀紀念館展出,希望透過學術研究,讓世人了解石雕藝術的重要與價值。 羅向軍感謝學者和藝術家出席,更感謝如常法師來往兩岸,促成今日的學術研討會。她表示,河北博物院收藏北朝前、後的白石佛教文物,很多專家在修護上給予很多幫助,並引起海外關注,但卻缺乏學術上的研究;「今日能在佛光山舉辦學術研討會,這是因佛而結緣,佛首回歸開啟文化交流旅程,期盼研討會圓滿成功。」 「感謝如常法師和羅院長的協助,促成學術研討會與曲陽白石佛教藝術展」。林保堯教授指出,河北曲陽自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出土的白石佛教造像距今五十多年,曲陽石雕,材質具有特殊的區域性,雕工更具有藝術價值,能在佛陀紀念館展出,意義十分重大。 潘亮文表示,曲陽的石雕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社會意義,從事藝術史工作最重要就是能觀察作品,因兩個單位的合作,能讓學生看見這些珍貴文物,是特殊的緣分,十分難得珍貴。 藝術美化人心 普及推廣 慈惠法師述說,當年佛光山是一片荒地,星雲大師為培養人才、從事教育而開創佛光山,五十多年前缺乏經費,台灣有很多藝術家捐贈藝術品,要讓大師義賣,但大師尊重佛教文物,不願以此籌措費用;此外,為了以藝術弘法,日後更在台灣開辦美術館,且不收門票。 「大師認為藝術不是少數人的,而是每個人都需要,透過藝術能美化人心,因此藝術要普及化,廣為推廣,讓人可接觸佛教、淨化內心,養成良好品性。」慈惠法師感謝主辦單位、出席學者和藝術家,她說:「佛教藝術已有二千多年,需要藝術家代代傳承,冀望今日的藝術家繼續創作,讓下一代能明白、了解這個時代的佛法與佛教藝術。」 學術研討會昨天是大陸學者胡國強、馮賀軍、陳悅新,台灣學者潘亮文及林保堯的專題演講,今天將有日本學者藤岡穰、田林啟,以及台灣學者簡佩琦等人對漢白玉研究的精采論文發表。 「佛.緣—河北曲陽白石佛教造像藝術展」展期即日起至六月十一日,在佛陀紀念館二樓展出。 前一篇文章 嬤肺結核病逝 兒孫陸續發病 醫師:一人患肺結核 全家應篩檢 下一篇文章 曲陽造像 呈現彌勒信仰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4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8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9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10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府城大街 遇見巷仔Niau蜘蛛人修橋苗62線頻落石 縣府急推南岸改善熱氣球 飛越月世界淡江大橋今合龍 拚明年5月通車大佳河濱 向日葵盛開 作者其他文章108觀音菩薩契子 善根深植夏荊山佛畫名作 撫慰眾生心靈禪樂妙音 繚繞佛館雙閣樓詩詞領悟佛法 許悔之手墨展探訪蒙古包 新鮮體驗從北齊到隋唐 學理挖掘曲陽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