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美國新聞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美國兩大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爆出一個接一個獨家新聞,兩大報的訂戶也不斷飆升,競爭進入白熱化,讀者不但有精采的報導可看,還能重溫睽違已久的傳統報紙獨家大戰,可以說是最大贏家。
專門報導媒體新聞的Poynter網站報導,美國主流媒體對川普又愛又恨,他天天罵媒體,說他們報假新聞、是人民公敵,但也因不滿川普的官僚體系不斷洩密,讓紐時與華郵有報不完的獨家新聞,只要川普政府內的洩密大軍繼續勇於爆料,兩大報就能繼續享有空前榮景。
這兩大報是美國資源最豐富和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在川普上任初期,兩家報紙搶到一些最重要的新聞。當學者專家正在誇讚川普對國會的演說時,兩大報已忙著挖獨家新聞。紐時率先刊出歐巴馬政府在執政末期趕忙把有關俄國駭客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的情報散播到許多機構,以免川普上台後湮滅證據。
而在一小時後,華郵披露司法部長塞辛斯在擔任川普競選團隊顧問期間,與俄國駐美大使兩度會晤。
這兩篇報導成為接下來幾天媒體追逐焦點,大家都想知道,川普和俄國究竟是什麼關係。
塞辛斯和俄國大使會面不稀奇,但會面的時機很可疑,紐時特意把時間表列出來,去年六月十四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表示電郵被俄國駭客侵入;七月十八日塞辛斯與俄大使會面;七月二十二日維基解密網站揭露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兩萬封電郵。紐時雖未明說,但明眼人難免揣測,塞辛斯是否與俄大使達成某種交易,俄方將手上的電郵交給維基解密,交換川普說俄國的好話。
兩大報也爭相推出新點子,紐時推出「密報版」,鼓勵讀者提供新聞線索,華郵立刻跟進。兩大報並派更多記者採訪白宮新聞,從事深入調查報導的記者人手也加倍,華郵還成立「快速打擊調查小組」,紐時則從地方報紙挖來普立茲獎得主拉佛吉爾(Michael LaForgia)和獲得李文斯頓獎的加柏爾(Ellen Gabler)。
面對一位隨時想要貶低兩大報的總統,兩大報也在改善形象上主動出擊,華郵喊出新口號「民主死於黑暗」(Democracy Dies in Darkness),紐時則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推出「真相」廣告。
紐時總編輯巴凱(Dean Baquet)十二日接受Poynter訪問時,被問到對華郵新口號的看法,他趁機揶揄對手:「我樂於與華郵競爭,但我認為他們的口號,巴倫(Marty Baron,華郵總編輯)原諒我這麼說,聽起來像下一部《蝙蝠俠》片名。」CNN問巴倫對巴凱的評語有何回應,巴倫也不甘示弱:「不需要高譚市的人道歉。」高譚市是《蝙蝠俠》中的萬惡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