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澇兩極化在台灣逐漸明顯,今年春天各地平均降雨量明顯不足,限水危機逐漸浮出檯面,許多竹科大廠都已預訂水車,作為進入供水吃緊時的先置預防措施。供電問題同樣不令專家看好,儘管目前尚為用電離峰季節,但今年前兩個月供電就出現十次橘色警示狀況,連經濟部自己都預估今夏尖峰供電短缺狀況將比去年惡化。
從供電出現橘燈頻率遽增的趨勢觀之,供電狀況吃緊已是事實。民國一○三年全年只出現九次橘燈,前年增加至三十三次,去年更出現多達八十次,這種趨勢如何讓工商業者心安?
缺水現象更已出現,部分地區三月起就已進入第一階段限水,清明時節是否會降下甘霖,是評估是否進入第二階段限水措施的關鍵,梅雨季則是是否進入第三階段限水的關鍵,缺水限水危機蠢蠢欲動。
我國發展經濟亟需外來投資,政府若連基本的供水供電都無法滿足廠商需求,如何吸引外資來台?又如何讓業者願意留下來?面對逐漸惡化的缺水缺電危機,政府不能心存僥倖短線操作,解決惡化的缺水缺電問題是為當務之急。
曾玄暉(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