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地檢署安排酒駕累犯,到殯儀館清洗冰櫃及解剖台,受刑人反應不一,有人感到「會怕」,表示再也不敢酒駕了但外界認為,這麼多人擠在解剖台,可能顯得很熱鬧,效果應是有限。至於效果如何?恐怕只有受罰人心裏最清楚,是否會再犯?尚有待檢驗。
筆者倒是奇發狂想,今後凡是抓到酒駕,不管是初犯或累犯,不論身分為何,除了罰款扣車吊照外,一律加罰社會公共勞動,掃公廁、掃馬路公園等,而且必須穿著「本人酒駕」之類似制式背心,彷傚古代的遊街示眾。
雖然如此可能讓酒駕受罰人顏面盡失,但相對一定能收到「警剔與反省」的效果,尤其政治人物、演藝人員或社會名人,效果更大。一然(新北市/文字工作者)
台東地檢署安排十名酒駕累犯,前往殯葬管理所清洗遺體冰櫃及解剖台,勞動人都說「不敢再酒駕了」。
日前有人提議處罰酒駕犯清洗大體,但因此項工作須具備特殊專業技能,不宜貿然由勞動人為之,安排清洗冰櫃等周遭設備,同樣可進行生命震撼教育,應屬可行。
除了清洗冰櫃、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觀看車禍事故影片等常見方式外,於不影響相關專業運作及時效下,也可考慮各種社會勞動項目。例如經基礎訓練後協助路口交通指揮、協助交通事故之急救及現場清理、到醫療院所急診室協助車禍事故患者的推送及陪伴。透過與酒駕肇事後續處理工作,讓行為人了解酒駕帶來的傷害。
只要能讓酒駕犯產生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比拘禁及罰款,應是更有效的方法。紀湘湘(台北市/文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