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珮瑜(中)認為學生只要有人陪伴、協助,學業表現也能不輸人。圖/方啟陽提供
【本報彰化訊】彰化縣育德國小老師邱珮瑜才剛從大學畢業,22歲相當年輕、充滿熱誠,曾因營隊緣故至雲南服務,種下為偏鄉教育服務的種子,經過老師鼓勵「妳想幫助偏鄉孩子,何不從家鄉做起?」決定回到二林老家,陪著偏鄉孩子成長。
邱珮瑜說,偏鄉小學內有許多外配子女和隔代教養孩子,資質並不差,但因缺乏陪伴,許多學業跟不上進度。她原本只是每天陪著2名堂妹寫作業,但後來堂妹的同學也要求加入,家中書房逐漸變成課輔教室。每天晚上學生吃過晚飯,就到邱珮瑜家中報到,大家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作業,遇到問題就可隨時發問,這所「愛心課輔班」每天陪著學生到晚上9時、10時,學生的學業表現因此大躍進。
邱珮瑜認為,偏鄉的學生很需要陪伴,「其實只要有足夠的協助,任何孩子都能有好表現」,有的學生沒有家長接送,自行騎單車來,課輔後她就騎著電動機車陪伴回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弟妹般疼愛。邱珮瑜說,國中時也有老師免費為她課輔,才讓她的課業跟得上同學,如今她只是回饋。
邱珮瑜認為,老師的陪伴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即使到現在,我有問題還是會尋求老師建議」,她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些學弟妹的一盞燈,為他們照亮學業的路,讓偏鄉孩子的學習之路有人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