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十九款進口嬰幼兒奶粉漲價,漲幅近一成,外界質疑聯合漲價;國民黨立委呼籲政府嚴格監督,公平交易委員會承諾將通盤了解有無涉及公平交易法,盡速查辦。
業者宣稱因成本增加才調漲,但立委指出,前年及去年奶粉成本降價,廠商從中獲取暴利,家長一年多花二千餘元。
公平會雖表示會請相關單位提供資料,查明進口乳源、奶粉配方、產品特性和消費族群等市場狀況。但資訊高度發達,政府對產品管理及價格查察制度,顯然慢半拍,無法因應快速變遷的需求。
依照往例,業者千篇一律以成本增加為由漲價,政府強調嚴查,最後大都不了了之;業者有恃無恐「只漲不跌」,消費者成為冤大頭。
政府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拿出魄力徹底解決問題。
各機關通力合作,全面建置大數據資料庫,從進貨、產製、人力、運輸、行銷等流程及支出,登載詳細資料。
透過系統分析比對,隨時可查知是否聯合漲價、調幅合不合理,立即警告或處罰,才能確保消費大眾權益。
田吉美(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