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分分計較的考試取才,學生程度最好?招聯會用大數據打破這個迷思。招聯會根據一百至一○三年共四年、四十萬筆學測考生進大學後的表現分析,指考分發錄取頂尖大學的學生,休學率、退學率、二一率(逾半學分不及格),比甄選入學比率高,幾乎是繁星推薦的二到三倍。
招聯會運用一百至一○三年有考學測的考生,經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指考分發三管道進大學後的表現,進行大數據分析。結果發現,不論公私立大學,透過繁星推薦生上大學後表現最穩定,休學率和退學率是三管道中最低;在學業表現上,班排或系排前百分之五,繁星生表現也最優秀。
台灣社會一直有股聲音,認為「傳統聯考最公平」,尤其是不比才能表現,對弱勢學生較公平。但大數據分析顯示,經由分分計較的指考分發上大學後,休學和退學率各為百分之九點二九、百分之十點二七,而繁星推薦休退學率各僅百分之四點九二、百分之三點七一。值得注意的是,指考生的休、退學率在頂尖大學更嚴重,每一百人就有十三人休學、八人退學。
至於進大學後的成績表現,繁星推薦學生班(系)排前百分之五的比率,在所有大學都是最高;但荒廢功課被二一的學生,頂大則以指考分發生比率最高。繁星推薦入學者班(系)排前百分之五的比率達百分之十七點一九,頂大的繁星生成績前百分之五比率有百分之十七點二八。
但從負面的「二一」指標看,上大學後學分超過二分之一被當的比率,以個人申請管道最高、達百分之十三點二一,其次是指考生的百分之十二點八七;頂大被二一的比率,則以指考入學最高、達百分之六點五一,高於個人申請的百分之六點零二、繁星推薦的百分之四點六五。
招聯會發言人、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表示,指考入學考生的穩定度不好,是因為填非常多志願,容易以分數高低來填志願;相對的,繁星推薦只填一個志願,個人申請最多填五個志願,比較會擇其所愛。
頂大指考生休退學率及二一率特別嚴重,唐傳義指出,一方面是有一類學生只想讀某大學或醫科,會在大一下準備重考,沒專心在大學功課;另一方面,指考生為考試反覆練習,這種學習方式對上大學後的學習幫助不大,會反映在學業成績上。
個人申請放棄率高
另外,在註冊率方面,大數據分析出「個人申請」管道註冊率最低,在花了幾千元報名費、交通費推甄錄取後,約有一成八放棄錄取,堪稱CP值最低的錄取管道。唐傳義表示,「個人申請」投資報酬率最低的原因,跟考生覺得還有一次機會,跟海邊撿石頭一樣,心存「下一顆石頭會更大」影響,因此放棄錄取機會再拚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