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兩岸關係驟變,導致故宮去年台北院區參觀人潮一整年跌破五百萬人次,減少百分之十二,主要流失族群為陸客。故宮院長林正儀表示,將啟動「新故宮計畫」,以「國際組織化」、「在地公共化」雙主軸,加強國家交流,推銷故宮品牌與台灣文化,爭取更多國際觀光客來故宮。
林正儀指出,過去故宮是陸客來台必遊之地,去年五二○政黨輪替後,大陸遊客人次減少,根據統計,故宮去年遊客人數僅四百六十六萬,相較前年五百二十九萬,足足減少約七十萬,其中陸客團客減少百分之二十八,東北亞、歐美、東南亞團客則成長百分之十五,整體減少百分之十二。
因此,林正儀推出新策略,宣布推動為期六年的「新故宮運動」,將進行組織改造,圍繞雙主軸策略,將設置「國際交流推動辦公室」為未來成立國際交流處鋪陳。
林正義說,未來會希望透過啟動「新故宮計畫」,積極建立與國際博物館間的合作機制,強化故宮國際競爭力,推銷台灣文化,打響故宮品牌,爭取更多國際人士造訪故宮。
故宮未來要亟思如何與人民生活、當代社會對話。林正儀說,希望故宮之後展覽能對當代人民更有啟發。下一階段故宮要以公共化為核心,對外提升國際競爭力、對內爭取全民認同,促使故宮朝向專業化、現代化博物館永續經營。
「國際組織化」部分將於故宮設置國際交流推動辦公室,以結合部會資源擴大交流成效,並積極建立國際博物館間合作機制,洽談締結姐妹館、簽訂MOU,以期強化故宮國際競爭力、推銷台灣文化。
全方位改造新故宮
未來的故宮將是從展覽、研究、組織、合作交流等皆徹底改變的「新故宮」。故宮院長林正儀表示,也會設置「研究暨出版推動小組」、「策展委員會」等,推動跨領域與新美學研究,邁向「在地公共化」期待國人能對故宮有更多的認同感,故宮也將向政院爭取預算,提升南北兩院的軟硬體。
例如故宮自二○一五年底研發「虛擬實境新科技」結合文物精品,包括懷素〈自敘帖〉、趙孟頫〈鵲華秋色〉二部VR作品,讓人身歷其境、穿越時空。此外,VR技術也讓故宮珍寶可以轉化型態進入偏鄉學校,助益故宮推動美學扎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