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卻成攝影師 黃名毅留住農村風光 羅智華 |2017.03.07 語音朗讀 76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鏡頭真實呈現土豆採收後,需經過與土分離的工序。 圖/黃名毅提供花農辛苦耕耘花田。圖/黃名毅提供 黃名毅用鏡頭為「看天吃飯」的農夫說故事。圖/記者羅智華 離鄉背井的異鄉遊子 ,「返鄉」卻不是件簡單的事。5年前從台南返回嘉義老家的黃名毅,曾經歷一段「返鄉陣痛期」,為了養活自己,他當過汽車業務,後來還跟著家人一起下田種植小番茄、成為青年農夫,沒想到日復一日的務農生活卻開啟他攝影興趣,後來還轉換跑道成為拍攝農業風景的農村攝影師,不僅作品曾在「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台灣區競賽榮獲人物組亞軍,未來還計畫出版農村攝影集,透過鏡頭記錄台灣日漸沒落的農村景象。 談起返鄉後的甘苦,35歲的黃名毅說,就如同許多返鄉青年會遇到的適應問題,剛回到嘉義也面臨求職不順、人際關係難以擴展等問題,加上爺爺開刀住院,為了就近照顧長輩,全家決定搬回到朴子老家生活,跟著叔叔務農、在鄉下農地種起溫室小番茄。 「原以為種植蔬果很容易,只要將種子播下去,就能等待收成,後來發現農業這條路根本不是想的那樣簡單!」黃名毅說,所謂隔行如隔山,開始當農夫後才體會「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箇中滋味,不僅要懂得作物病蟲害, 還要認識吉園圃標章及產銷履歷。他回憶那時候每天天未亮就到溫室開始工作,休假時還要到農會參加進修課程、青農組織,學習農產行銷眉角。 農暇拍攝 抓住農人樣貌 從農業門外漢到適應農夫生活,黃名毅3年前開始利用農忙之餘拍攝務農的日常景象、朴子農村的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觀,沒想到照片放上臉書後大受好評,更激勵他透過youtube、3C網站等平台自學攝影技巧,攝影視角也從自家農田逐漸擴及農村風景,以及每天辛勤彎腰下田的農人樣貌。 每到假日,他就背起相機前往各地農村拍攝青蔥、紅蘿蔔、花卉等農作物收成與農忙景象,用流利台語和戴著斗笠的農夫、農婦「搏感情」。問他難道不擔心被農人視為不速之客?黃名毅笑著說,其實這些務農的阿公、阿嬤都很老實、純樸,每當他表明來意後,不僅不會拒絕,甚至還會拜託他把自己拍得帥一點、美一點! 日積月累,黃名毅逐漸在網路、臉書上闖出知名度,不少人主動介紹他去拍攝農村百態,竹崎藝術基金會還邀請他舉行「發現心故鄉—農村攝影展」,引領更多人認識農村之美。 人口外流 農村後繼無人 一次次走訪農村進行拍攝,黃名毅不僅從鏡頭中窺見台灣農村的美麗,也看見鄉村的哀愁。他有感而發表示,農業是土地根本,也是國家根基,但這幾年走訪農村下來,也看見農村人口外流、農業缺工、農人高齡化等景象,許多彎腰耕耘的農人不是年輕力壯的青壯年,而是上了年紀、甚至高齡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讓他擔憂農村長輩逐漸凋零時,農業也將面臨「後繼無人」的窘況。 「我希望透過影像保留日漸沒落的農村景觀,用鏡頭為辛苦的農人說故事。」黃名毅說,因為曾經務農的親身經歷,讓他對農村的興衰起落更能感同身受,他希望未來不只拍攝農村特有的自然景觀,更期盼出版農村攝影集,透過影像力量去記錄與發掘農村問題與困境,喚起大眾對農村生態與發展的關注與重視,攜手為台灣農業找回生命力。 前一篇文章 髮型設計師轉禮體師 楊玉菁助往者美麗離世 下一篇文章 業務成店主 中途咖啡廳留住愛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5【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6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7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8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9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10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探索城市 胡杰掀路跑風潮生之愛情,死之尊嚴 瓊瑤善終的一堂課黃聲遠建築 為城市帶來自由有誠商旅 故宮旁的夢想驛站謝文憲、王永福說故事 拓展生命正能量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 向傳統宣戰 作者其他文章南華建築系周承雋 獲台東設計金質獎佛大強化AI教學 資訊系熱門南華註冊率9成6 12學系滿招國際生物奧賽 我奪1金3銀奇美音樂節 12把名琴輪奏百年法蘭西 南華推跨域課程 寵物文創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