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蔣本基(台大環工所教授)
執筆人:蔣本基(台大環工所教授)
由於人口激增和經濟快速發展,地球自然資源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人與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聯合國於二○○○年時舉辦千禧年大會,當時與會共一百八十九個國家,共同簽署了「千禧年宣言」(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承諾在二○一五年前要達成八項「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簡稱MDGs),包括:消滅極端貧窮和飢餓;實現普及初等教育;促進兩性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降低兒童死亡率;改善產婦保健;與愛滋病毒、瘧疾以及其他疾病對抗;確保環境永續能力;全球合作促進發展等。
隨後,於二○一二年為修訂當時緊臨到期的千禧年發展目標,聯合國於巴西里約召開「地球高峰會議(Rio+20)」,會議上一致決議以「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接替,並規定此永續發展目標應與未來十五年(即二○一六至二○三○年)的發展議題主軸融會貫通。此「永續發展目標」共有十七項目標及一百六十九項細部目標,此目標包括:消除貧窮;消除饑餓;健康與福祉;教育品質;性別平等;淨水與衛生;可負擔能源;就業與經濟成長;工業、創新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生產;海洋生態;陸地生態;和平與正義制度;全球夥伴等。
順應世界永續發展潮流與趨勢,我國於二○○四年頒布「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綱領」,二○一○年頒布「環境教育法」,近年來教育部推動「永續發展教育」,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以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據此,為配合國家發展需求與促進永續發展,產業界及學術界應共同推廣「永續工程教育」,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在保護環境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損害後代人需求為前瞻之發展模式。
「永續工程教育課程」,應著重「永續工程理念與評估」,於「永續工程理念」課程中應強調「自然保育」、「公害防治」、「環境與資源管理」、「氣候變遷及災害防救」、「綠色產業」、「綠色消費」、「社區發展」、「全民參與」、「人口健康」及「公平正義」等永續環境、永續經濟及永續社會課程。
同時,於「永續工程評估」課程中則應強調:「清潔生產」、「環境綠色會計」、「風險評估」及「生命周期評估」等內容。其次,於工學院專業課程中應加強「永續工程案例分析」,包括:「永續水資源工程」、「綠色建築」「智慧交通」、「再生能源」、「韌性城市」及「生態工業園區」等內容。
至於傳統環境工程教育課程內容,更應重視「永續能資源科技之發展」,包括:推動生態科技園區,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建置區域能源供應中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效益;發展再生能源科技系統,建構區域能資源鏈結網絡;提升產業園區整體資源效率,完善能資源循環經濟體系;建構綠色觀光旅遊,發展綠色服務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