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家人 狐捨身在所不惜 文/朱莉雅 圖/溫芳玲 |2017.03.05 語音朗讀 17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狐,又稱貓鼬,細尾屬,居住在貧瘠的南非、納米比亞及安哥拉西南部浩瀚的喀拉哈里沙漠,是體型超迷你的動物,即使是成年狐,身高也只有二十五到三十公分,大約是一支小寶特瓶的高度,體重只有六百到七百公克,剛出生的幼狐則只有五到七公分高,重約一百公克。圖/溫芳玲 野生狐跳上溫芳玲的背包眺望。圖/溫芳玲溫芳玲近距離拍攝狐寶寶。圖/溫芳玲 狐,又稱貓鼬,細尾屬,居住在貧瘠的南非、納米比亞及安哥拉西南部浩瀚的喀拉哈里沙漠,是體型超迷你的動物,即使是成年狐,身高也只有二十五到三十公分,大約是一支小寶特瓶的高度,體重只有六百到七百公克,剛出生的幼狐則只有五到七公分高,重約一百公克。 狐不但是社會化極高的動物,而且是母系社會,以家庭為單位,一夫一妻制,手足成員多達四十隻,只有媽媽有生產權,平均一年可以懷孕二到四次,每次約可生下一到四隻狐。幼狐出生後,兄姊會自動擔任保鑣、保母、餵食員和訓練員,幫忙爸媽撫養和教導弟妹長大。 狐堪稱是沙漠中最迷你的動物。由於體型體力均弱的天生宿命,狐家族不但善於分工合作、守望相助,更懂得長幼有序、濟弱扶傾,對彼此付出無私的愛。從研究人員拍下的照片顯示,狐家族除了覓食,最常做的活動就是彼此擁抱和相互理毛,偶爾幼小狐因為小事打起架來,隔不了多久又會互相示好,盡釋前嫌。 餵飽家族才算數 每天早上六點太陽升起時,狐會陸續爬出洞穴面向太陽,直立起身子曬太陽,之後便是進行一整天最重要的覓食工作。狐天生無法屯積脂肪,是零脂肪的動物,牠們也不會囤積食物,當日吃當日飽,也當日消耗掉,第二天繼續覓食,透過日復一日不斷的覓食,才能維持同樣的體重。 面對極其惡劣的沙漠環境,狐演化出能分解對抗蠍毒和蛇毒的本領,然而,一旦狐沒有找到足夠的食物,還是會面臨生存危機,因為牠們不是「一人飽,全家飽」,而是必須挖到足夠的根莖或捕到足夠的蠍子,餵飽全家族老小才是達成任務。 當大哥大姐們專心覓食時,個子小的狐就必須負責警戒任務,守護整個家族的安全,以防天敵趁機偷襲。為能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狐的眼睛周圍有一圈暗色的毛,可發揮類似太陽眼鏡的作用,並具備特異的絕佳視力,不但能待在枯樹枝上極目張望,進行三百六十度快速環狀移動,甚至能直視太陽或天上的飛鷹。 跳戰舞迎敵不退 當發現老鷹或眼鏡蛇出現時,負責守衛的狐會發出尖銳的聲音提醒家人躲進洞穴中。有時幼狐摔了跤來不及躲進洞中,孤哥姐也不會棄之不顧,情願冒著生命危險在天敵的爪子或尖牙下搶救弟妹,甚至全部的狐家族放棄逃走,全體豎起警戒的尾巴,跳起「戰舞」迎敵,毫不畏懼體型比牠們大上數百倍的動物。 這時,幼狐會躲在成年狐的腹下,在上的狐則會上下搖晃身體以混淆老鷹的視線,但無法避免的,還是會有一兩隻被老鷹叼走──雖然成年狐明知過程中有可能喪命,卻不會因此只求自己苟活。 狐對家族的向心力和誓死守護家人的無私的愛,成為牠們延續下一代的關鍵。殘酷的是,狐家族正在減少中,以狐族群最多的喀拉哈里沙漠為例,十年前觀察區中還有五、六百隻,如今只剩下不到兩百隻了。 千萬別當寵物養 台灣知名的「狐媽媽」溫芳玲,曾四度跟隨英國的研究團隊在沙漠近距離觀察狐。溫芳玲說,沙漠原本就生存不易,加上氣候變遷,乾旱的時間多了,狐找到食物的機會相對就變少了,原本的莽原如今寸草不生,蠍子、毒蜘蛛都少了,狐根本無法哺育下一代。 另一個致命殺手則是非洲大規模的畜牧業大量發展,野放牛隻帶來病菌如結核菌,讓不少狐失去生命。而因應畜牧業開發產業道路,也使不少狐命喪輪下,狐家族只得往更貧瘠的邊陲地帶遷徙,迎向未知。 更令溫芳玲憂心的是,由於《獅子王》、《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影片對狐的描述,使得台灣的夜市及寵物店竟然販售起走私的狐。「狐是群體性的穴居動物,完全不適合單獨生活於都市住宅中,希望大家不要因為狐可愛而把牠當寵物養,這只會害狐寂寞痛苦而死。」 前一篇文章 相遇.北美大地 加拿大馬鹿 角力爭情聖 下一篇文章 保護珍禽 避禽流感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自然清潔隊 維護地球健康穿迷彩裝的偽裝大師 葉尾壁虎魚種顏值低 滅絕風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