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設計100》鋸齒狀瓶蓋

積木文化 |2007.04.26
396觀看次
字級

鋸齒狀瓶蓋(Crown Bottle Cap),1892年
發明者:威廉‧潘特 (William Painter),
美國人,1838~1906年
材 質:金屬(metal)、聚氯乙烯塑膠 (polyvinyl chloride 『PVC』 plastic)
製造商:美國Crown Beverage Packaging公司

瓶裝的碳酸汽水飲料在十九世紀末時非常流行,不過當時的瓶塞設計不良,氣體常會溢出。不管簡單的軟木塞還是精緻的瓷蓋,或是塞在長形瓶口的玻璃彈珠,都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唯有金屬瓶蓋能夠完全封住汽水中二氧化碳的高壓,避免氣體溢出,把汽水變成糖水。但是,金屬瓶蓋容易破壞汽水的味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潘特在瓶蓋內側墊上一小片紙或軟木塞。潘特所設計的金屬瓶蓋僅限單次使用,簡單、經濟又實惠,而且完全防漏,並在一八九二年二月二日申請專利(潘特有八十五項專利)。

後來潘特又推出瓶頸設計的汽水瓶和鋸齒狀的瓶蓋,開發出一套簡單快速的加蓋法,用機器將金屬片置於玻璃瓶口上,將瓶蓋邊緣壓成鋸齒狀,平均分配瓶口所受到的壓力。一八九八年,他推出一套可以一次完成裝填和加蓋手續的機器,使鋸齒瓶蓋成為飲料業的標準配備。一九六○年代塑膠出現後,取代了瓶蓋內側的軟木塞墊。現在的瓶蓋只有二十一個銳齒,和潘特當年的二十四個不一樣。除此之外,汽水瓶蓋的設計並沒有太多的改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