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美術館 起航遠颺 藝術即修行

李碧華 |2017.02.20
2416觀看次
字級
太極系列 即將邁入80歲的朱銘,從15歲拜雕刻師傅李金川學藝開始,至今已60餘年,仍創作不輟,《太極系列》曾受邀於英國約克夏雕塑公園展出,此地是極具歷史地位的雕塑公園,呈現東西方雕塑藝術的對話,體現其「藝術即修行」的風采。圖/朱銘美
斜臥雕像 一連串拓展版圖的背後,不可少的推手是英國知名雕塑家亨利.摩爾的作品〈斜臥雕像〉,朱銘在香港因緣際會與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的作品比鄰展出。 以《太極系列》對照,一點也不顯失色,反而充滿個人風格。作品/亨利.摩爾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圖/朱銘美術館提供

「藝術這座山,這麼高,我現在還一直再爬,才爬到這裡而已!我也不會形容,我就是堅持,不怕艱苦,不怕失去,我就是想爬到藝術的最高峰!」

朱銘在美術館前說,遼闊的場館在群山環繞之下,放置了不同時期的藝術品,進入美術館就是進入一個三重氛圍的藝術世界,從探索、涵泳的過程,很自然地產生心情的轉換、心靈的沉澱,甚至人生態度的改變。

他更表示,美術館是「種活藝術種子」的最好地方。「起航」立足香港、「蓄力」東南亞巡迴展、「遠颺」進軍英法三大主題,是一步步擴張國際展覽版圖背後的奮鬥歷程。開春舉行的袖珍雕塑的奇異想像,不僅重探小型雕塑的美學內涵,同時連結館方豐富的典藏作品,並邀請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共29位,以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年輕藝術家們,共同展出近百件小型雕塑作品。

「探材.拓藝」展覽區分成「探材.拓藝人生百態」、「虛實之間」和「另類想像」三個單元,透過有別於過往的觀看角度與美學視野,帶領觀眾一同品味不同國家、年齡與身分的藝術家們所創造的各種特異世界。

探材.拓藝

縱手放意.創藝視野

作品/朱銘

方正人間

進一步挑戰技法,呈現出剛硬和柔軟並存的視覺張力,開創了人物雕塑的嶄新風貌,充分發揮了材質表面燦亮光澤的特性。不侷限於單一材質的處理,而是運用多樣材質的組合,開展出更令人玩味的觀看聯想。

最吸睛的「人間系列─方正人間」,高3.18公尺、長寬各約1公尺。由210個「小人間」堆疊而成,如果將人以外的建築物料抽離出來,一棟大樓的人群其實正是這般層層相疊排列著。

小陶作

為兒童設置了體驗空間,藉由想像的移動路徑探索展場。

多件僅約 3X3 公分小的陶作,甚是可愛。民眾不但可感受大件作品的磅礡氣勢,更可試著想像小陶作在朱銘指間的掐捏瞬間。以創作超圖鑑凸顯材質的特性,展現藝術觀。

人間系列

不以「雕」這項令其成名的技法自滿,藉由陶土的可塑性,改以「塑」重建藝術語彙。海綿則是朱銘探究可塑性材質的另一項成果,凸顯材質本身的彈性與活力,並成為人物的特色。

此外,朱銘總是不被既定的形式所束縛,讓真我主導創作,直接與材料交流及互動,將作品的完成,凝結在材質最能傳神的一刻。

彩繪木雕

信手拈來,任何材質都可淬鍊天成木「雕」、陶,「塑」、海綿「捆」、不鏽鋼「捲」、「光澤感應用」與拼貼等「異材質組合」。「探材」不僅引領觀眾回顧朱銘令人驚豔的媒材探索成果,也能在彩繪木雕的處理方式中,實際體會其美學觀;揭示藝術範疇,拓展自身的藝術視野。

小世界大探索

以創作超圖鑑凸顯材質

記憶的延續

觀察木頭上的紋路,發揮自己的想像,將木頭變成各式各樣的小動物、交通工具或是木頭人。在光影小木屋創作體驗區推出體驗活動,讓大家自由運用現場提供的夜光材料,拼貼出創意的立體創作,作品在夜晚還能發光喔!

延伸版圖 研究展 跨年登場

太極系列

即將邁入80歲的朱銘,從 15 歲拜雕刻師傅李金川學藝開始,至今已 60 餘年,仍創作不輟,《太極系列》曾受邀於英國約克夏雕塑公園展出,此地是極具歷史地位的雕塑公園,呈現東西方雕塑藝術的對話,體現其「藝術即修行」的風采。

斜臥雕像

一連串拓展版圖的背後,不可少的推手是英國知名雕塑家亨利.摩爾的作品〈斜臥雕像〉,朱銘在香港因緣際會與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的作品比鄰展出。

以《太極系列》對照,一點也不顯失色,反而充滿個人風格。

【館長的話】

帶領一群 有理想的天使

朱銘美術館館長吳順令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為國立台北大學學務長、台北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專研於中國思想史、老莊思想、中國美學、孫子兵法,論文發表如《先秦謀略思想研究》、《孫子兵法》求「全」思惟、儒家「整體」思惟之探討,著有《莊子道化的人生哲學》一書。

吳順令說,朱銘美術館具備提供、傳遞、交流、研究、實踐藝術理論創發與落實藝術教育等功能,自己也將繼續帶領著這一群「有理想的天使」,打造朱銘美術館專屬品牌,走向美術館的新時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